从建国后苏绣业的发展看手工业的政策和管理 |
The Government's Handicraft Policy as See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Suzhou Embroide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670人次已阅读该文]
|
叶继红 |
|
南京大学 |
|
摘要:建国后苏州刺绣业经历了从手工业到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过程.1952年,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苏绣业开始由加工订货的方式走上了合作化道路,此后又经历了从刺绣生产合作社到转厂过渡以及刺绣加工机械化、自动化.事实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进行的生产合作化,是引导小生产者走上联合劳动道路的最好方式之一.但苏绣是一种特殊的手工业,是工艺美术手工业,在审美和情趣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手工业的独特表现.因此,在政策和管理上就需要区别对待,合作化以来屡屡出现的那种混淆差别、笼统管理的做法是欠妥的,也容易导致一些传统工艺走向衰落. |
Abstract: |
关键词:苏绣 手工业 政策 管理 |
Keywords: |
分类号: |
出版年·卷·期:2004·11·第6期 |
页码: |
DOI:10.3969/j.issn.1005-4952.2004.06.020 |
参考文献: |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670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