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三个特质 |
On the Three Features of Deng Xiaoping's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1501人次已阅读该文]
|
孟昭元 |
|
辽宁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邓小平理论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29 |
|
摘要: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之上,融入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中,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对比分析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和西方传统发展观,立足国情主动寻求经济发展,是其他经济发展理论所不具备的特质;非均衡发展与台阶式发展是从国情出发的创新发展模式,"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思想,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消费的分配领域,而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都有关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政策,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创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邓小平把人的现代化即培育"四有"新人提升为发展的本质,这一理论创新,是对只见物不见人的经济发展观的否定,也是对西方现代化中"单向度的人"或"经济人"的超越. |
Abstract: |
关键词:经济发展 特质 主动 非均衡 台阶式 耗散结构 "四有"新人 |
Keywords: |
分类号: |
出版年·卷·期:2001·8·第2期 |
页码: |
DOI:10.3969/j.issn.1005-4952.2001.02.007 |
参考文献: |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1501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