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道路的思考
Considerations on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f Marxist Historical Studies in China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415人次已阅读该文]
陈其泰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100875
摘要: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自李大钊开始传播唯物史观,此后经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的努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结合,显示出自己建构研究中国历史体系的规模和力量,因而20世纪把中国史学推向了新阶段.建国后17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虽然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成绩仍是主要的,主要表现在:以唯物史观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得到坚持,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领域以及大规模整理历史文献等方面都有重要成果;1958年以后教条化严重泛滥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挺身而出进行抵制,一批熟悉历史考证的学者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使史学达到新的境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过批判和反思极"左"路线危害,解放思想,史学出现了开拓进取、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Abstract: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革命性与科学性 建国后17年史学 新时期史学
Keywords:
分类号:
出版年·卷·期:2004·11·第2期
页码:
DOI:10.3969/j.issn.1005-4952.2004.02.012
参考文献: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415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