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关于20世纪50年代国史研究再认识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575人次已阅读该文]
储 著 武
当代中国研究所
摘要:

20 世纪50 年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开端时期。学界提出了科学地研

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任务,初步探讨了相关理论问题,具有明确的学科建设意识,并编写、

出版了初步成果,但过于强调国史研究要为现实政治服务,编辑出版的教材、讲义等学术性

和科学性不足。尽管影响较小,但应当肯定当时的史学工作者们所做的学术努力。


Abstract:
关键词:20 世纪50 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规划草案 开端
Keywords:
分类号:K27
出版年·卷·期:2014·21·第3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日报》1951 年6 月22 日。[2] 《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周年》,《人民日报》1953年10 月1 日。[3]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集刊》第1 集,科学出版社1954 年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集刊》第2 集,科学出版社1955 年版。[4] 周扬:《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57年第45 期。[5] 《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苏联先进成就 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大跃进》,《光明日报》1958 年3 月6 日。[6] 《清除厚古薄今思想 贯彻厚今薄古方针》,北京出版社1958 年版,第2 页。[7] 吕新初:《科学为生产 跃进再跃进——记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科学通报》1958年第7 期。[8] 翦伯赞:《兴无灭资,发展历史科学》,《人民日报》1958 年3 月18 日。[9] 范文澜:《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人民日报》1958 年4 月28 日。[10] 刘大年:《需要着重研究“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历史研究》1958 年第5 期。[11] 《大字报集锦》,《历史研究》1958 年第9 期。[12] 《厚今薄古 粉碎资产阶级的伪科学 把无产阶级红旗插满社会科学领域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召开插红旗大会》,《人民日报》1958 年6 月4 日。[13] 杨遵道:《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讨论科学研究工作大跃进的情况》,《历史研究》1958 年第8 期。[14] 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三年级集体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58 年版。[15] 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授提纲(初稿)》,《历史教学》1959 年第1~3 期。[16] 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 年版。[17] 国家统计局编:《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国统计出版社1958 年版。[18] 国家统计局编:《伟大的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统计》,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20] 苑书义、陈慎同:《党的科学研究方针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是怎样编成的?》,《哲学社会科学动态》1958 年第11 期。[21] 罗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介绍》,《哲学社会科学动态》1958 年第11 期。[22] 罗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一封信》,《哲学社会科学动态》1959 年第4 期。[23] 李荣朴:《“国史稿”是怎样编写出来的》,《光明日报》1958 年12 月16 日。[24] 李建青:《关于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1959 年第3 期。[25] 李建青:《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期的一些观点问题——与胡大泽同志商榷》,《历史教学》1959年第10 期。[26] 程毅:《我对党史和“国史”编写原则的一些意见》,《历史教学》1959 年第3 期。[27] 胡大泽:《关于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问题——与李建青同志商榷》,《历史教学》1959 年第7 期。[28] 里凡:《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人民日报》1959 年2 月28 日。[29] 高澜:《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读书》1959 年第5 期。[30]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人民日报》1956 年4 月21 日。[31] 《及时收集和保存建国史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黄炎培的发言》,《人民日报》1956 年6 月28 日。[32] 《在教学大改革中的——北京师范大学》,《人民日报》1958 年7 月19 日。[33] 《结合实际 结合专业 四川大学加强基础课》,《人民日报》1959 年1 月20 日。[34] 《中国人民大学的科学研究大跃进运动》,《哲学社会科学动态》1958 年第11 期。[35] 陈庆华、袁良义:《解放以来我国历史科学的巨大成就》,《光明日报》1957 年8 月29 日。[36] 翦伯赞:《史料与史学》,北京出版社2011 年版,第2 页。[37]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254 页。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575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