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助合作的发动与乡村干部教育——以川北达县为考察中心(1951~1952年)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410人次已阅读该文] |
何 志 明 |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
摘要: 土地改革完成后,接踵而来的是农村互助合作运动,但伴随着这个过程的却是 所有制的巨大嬗变。为了顺利完成这个转化,中共中央在农村中开展了一场针对乡村干部的 思想教育运动,通过举办乡村干部训练班,强化互助合作意识,打消土地改革后干部存在的 “换班”与“剥削”思想,同时增进其对互助合作、集体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认识;配合农村 的建党工作,将其中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吸收入党。正是这个重要的教育过程,最终为合作 化乃至集体化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 |
Abstract: |
关键词:互助合作 乡村干部 教育 达县 |
Keywords: |
分类号:K27;D422 |
出版年·卷·期:2014·21·第5期 |
页码: |
DOI: |
参考文献:[1]廖鲁言:《三年来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胜利》,《人民日报》1952 年9 月28 日。[2]《毛泽东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32 页。[3]《达县整党建党(准备)计划(1951 年10 月)》,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7-1-9。[4]川北行署土地改革委员会:《川北区第三期土地改革基本总结(1952 年5 月20 日)》,四川省达州市档案馆:19-1-22。[5]王安平、韩亮、朱华:《胡耀邦与川北土地改革》,《中共党史研究》2010 年第1 期。[6]陈永发:《共产革命七十年(修订本)》下,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1 年版,第602 页。[7]《川北区土改时期开展的“酆斯云思想”讨论》,《南充史志》1986 年第2 期。[8]《川北区党委十一月份向西南局的综合报告(1952 年12 月11 日)》,四川省档案馆:建北1-02。[9]张学强:《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版,第118 页。[10]《达县地委组织部向省委组织部报告整党建党情况(1952 年11 月21 日)》,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7-1-29。[11]《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重庆出版社2006 年版,第384~385 页。[12]叶扬兵:《中国合作化运动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年版,第191 页。[13]林蕴晖:《1950 年代初关于是否允许农民劳动发财的争论》,韩钢主编:《中国当代史研究》一,九州出版社2011 年版,第289 页。[1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年版,第478 页。[15]《达县乡村干部训练班第三期总结(1953 年1 月9 日)》,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8-1-14。[16]《达县乡村干部训练班第一阶段工作总结(1952 年10 月7 日)》,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8-1-14。[17]《训练班进行八条教育的报告(1952 年3 月7 日)》,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8-1-14。[18]《达县乡村干部训练班第二阶段小结(1952 年10 月22 日)》,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8-1-14。[19]〔美〕黄树民著,素兰、纳日碧力戈译:《林村的故事:1949 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2 年版,第48 页。[20]Chao Kuo-chun,Agrarian Polic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1921~1959 ,Asia PublishingHouse,1960,p.116.[21]《达县一九五一年下半年初步工作计划》,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7-1-19。[22]《达县第二步农村工作初步计划(1952 年11 月15 日)》,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7-1-30。[2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年版,第206~208 页。[24]《关于今后一年内党的组织建设计划(1952 年8 月4 日)》,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8-1-15。[25]《达县第一期建党工作总结(1952 年6~9 月)》,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8-1-15。[26]《中共中央关于接收新党员手续的规定(1951 年10 月4 日)》,四川省委组织部编:《建党学习文件(1953 年6 月3 日)》第1 号,四川省达州市档案馆:21-1-8。[27]《西南局组织部关于发展新党员情况的报告(1951 年7 月)》,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7-1-29。[28]《达县一九五二年干部训练班情况综合报告(1952 年12 月20 日)》,四川省达县档案馆:17-1-41。[29]中共达县县委组织部编:《中国共产党四川省达县组织史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7页。[30]《达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 年版,第165 页。[31]李里峰:《土改结束后的乡村社会变动——兼论从土地改革到集体化的转化机制》,《江海学刊》2009 年第2 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