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集体生产组:新中国成立初期淮北盐场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644人次已阅读该文]
周 倩 倩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影响下,淮北盐场打破了一家一户一份

滩的分散式生产,组织和推广了集体生产组,实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集体生产组强调

对生产资料、劳动力、工资以及劳动制度的统一管理和分配,是对盐滩土地国有化的一个有

力补充,在盐滩所有制发生变化的同时,迅速实现了盐滩使用权由个体盐民向国家的转交。


Abstract:
关键词:淮北盐场 集体生产组 互助合作
Keywords:
分类号:F427;K27
出版年·卷·期:2015·22·第1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中共江苏省盐业公司委员会、中共连云港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革命战争中的淮北盐场》,南京出版社1994 年版,第99 页。[2]中共淮北盐场党委:《淮北盐场简史(1958 年)》,江苏省档案馆:4119-151。[3]淮北盐务管理局:《关于淮北盐场一般概况介绍(1951 年1 月)》,江苏省档案馆:4119-31。[4]《华东区盐务管理局通知(1952 年6 月14 日)》,江苏省档案馆:4119-47。[5]《保持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经常性 马恒昌小组向全国工人发起挑战 首都工人热烈响应纷纷提出应战条件》,《人民日报》1951 年1 月20 日。[6]《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运动》下,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2009 年版,第6 页。[7]任利戈、沈敏、杨东野:《国营淮北盐场 全面推广时宝玉先进集体生产方法》,《人民日报》1952年6 月6 日。[8]《华东区盐务管理局代电(1951 年11 月28 日)》,江苏省档案馆:4119-16。[9]《淮北盐务管理局、淮北盐特区总工会联合指示(1952 年2 月18 日)》,江苏省档案馆:4119-47。[10]淮北盐务管理局:《对推广时宝玉先进经验诸问题的研究》,江苏省档案馆:4119-47。[11]淮北盐务管理局:《推广集体互助的初步总结与今后推广的初步意见(1952 年5 月)》,江苏省档案馆:4119-47。[12]淮北盐特区总工会:《关于推广时宝玉小组集体生产方式总结报告(1952 年12 月24 日)》,江苏省档案馆:4119-47。[13]《淮北盐场时宝玉小组首创集体生产方式》,《人民日报》1952 年4 月28 日。[14]《江苏盐业史(修订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第189 页。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644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