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与长期红利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424人次已阅读该文] |
胡鞍钢 |
清华大学 |
摘要: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之路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战略抉择,不同时期 的领导人对于教育现实状况的认知和判断均对教育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的教育现代化 进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就邓小平个人而言,他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办法曾先 后做过两次重要决策:第一次是1966 年6 月13 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与刘少奇一起做出 了推迟进行高等学校招生并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的决定。第二次是1977 年9 月,邓小 平力排众议,提出恢复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第二次决策不但产生 了长期的人力资本红利,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奠定了现代化教育体制的 基础。 |
Abstract: |
关键词:教育 邓小平 战略决策 人力资本 |
Keywords: |
分类号:K27;F249.21;G52 |
出版年·卷·期:2015·22·第2期 |
页码: |
DOI: |
参考文献:[1]胡鞍钢:《中国:走向21 世纪》,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174、180、183 页。[2]《中国统计年鉴· 1984》,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 年版,第484 页。[3]胡鞍钢、王洪川、鄢一龙:《中国现代化:人力资源与教育(1949~2030)》,《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1 期。[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年版,第11 页。[5]《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73 页。[6]《毛泽东传(1949~1976)》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年版,第1404 页。[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年版,第96 页。[8]《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 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版,第593 页。[9]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 年~1997 年)》,海南出版社1998 年版,第1403 页。[10]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 年版,第92 页。[11]《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第227 页。[12]顾为铭:《1977 年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最初酝酿》,《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 年第5 期。[13]杨胜群、陈晋主编:《历史转折 1977~1978》,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9 年版,第49 页。[14] 《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59 页。[15]张树军、高新民主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档案》上,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年版,第412 页。[16]徐达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第4 卷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57 页。[1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图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361 页。[18]〔美〕傅高义:《邓小平与中国的对外开放:1977~1979 年的中美关系》,朱佳木主编:《当代中国与它的发展道路——第二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论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 年版,第127 页。[19]《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第976 页。[20]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年8 月20 日)》,《人民日报》2014 年8 月21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