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国债恢复发行以来管理改革的回顾及评价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436人次已阅读该文]
汤林闽 汪德华
摘要:

国债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管理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

的重要内容。国债自1981 年恢复发行起至1994 年分税制改革之前基本处于恢复阶段,改革

的重心以制度重建和调整为主,主要包括发行管理和流通管理。1993 年《国务院关于实行分

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正式颁布后,分税制改革开始实施,国债管理改革主要包括对中

央财政赤字弥补方式和对国债使用、发行、结构、流通等环节的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为财政确立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定位,由此开启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新进程。


Abstract:
关键词:国债管理 分税制财政赤字
Keywords:
分类号:K27;F812.5
出版年·卷·期:2015·22·第2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高培勇、杨志勇主编:《1994 年的财税改革:20 年进程评估与未来10 年展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年版,第197~198 页。[2]财务部国家债务管理司编:《国债工作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年版,第479 页。[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注释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年版,第93 页。[4]《中国财政年鉴· 1992》,中国财政杂志社1992 年版,第238 页。[5]《中国财政年鉴· 1993》,中国财政杂志社1993 年版,第142、143 页。[6]财政部条法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法规汇编(1988 年 1 月~1988 年12 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年版,第9~12 页。[7] 《中国财政年鉴· 1994》,中国财政杂志社1994 年版,第144~145 页。[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年版,第601~602 页。[9]《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典:最新升级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年版,第219 页。[10]《中国财政年鉴· 1999》,中国财政杂志社1999 年版,第77 页。[11]《中国财政年鉴· 2000》,中国财政杂志社2000 年版,第103~104 页。[12]《中国财政年鉴· 2001》,中国财政杂志社2001 年版,第78 页。[13]《中国财政年鉴· 2002》,中国财政杂志社2002 年版,第51 页。[14]《中国财政年鉴· 2003》,中国财政杂志社2003 年版,第41 页。[15]《中国财政年鉴· 2009》,中国财政杂志社2009 年版,第107 页。[16]《中国财政年鉴· 2008》,中国财政杂志社2008 年版,第28 页。[17]《中国财政年鉴· 2010》,中国财政杂志社2010 年版,第27 页。[18]《中国财政年鉴· 1996》,中国财政杂志社1996 年版,第125 页。[19]《中国财政年鉴· 1997》,中国财政杂志社1997 年版,第186 页。[20]《中国财政年鉴· 1995》,中国财政杂志社1995 年版,第121 页。[21]《中国财政年鉴· 2006》,中国财政杂志社2006 年版,第158 页。[22]《中国财政年鉴· 2007》,中国财政杂志社2007 年版,第153 页。[23]《中国财政年鉴· 2012》,中国财政杂志社2012年版,第182 页。[24]《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律法规全书》第2 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第774 页。[25]《中国财政年鉴· 2004》,中国财政杂志社2004 年版,第114 页。[26]《中国财政年鉴· 2005》,中国财政杂志社2005 年版,第122 页。[27]高培勇:《当前财政形势分析与对策》,《财政研究》1995 年第4 期。[28]安国俊:《国债市场流动性问题研究》,《财政研究》2008 年第3 期。[29]石国胜:《我国将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人民日报》2005 年12 月19 日。[30]郑春荣:《论建立比例上限的常态国债余额管理制度》,《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 年第2 期。[31]《国债余额管理》,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2007lh/content_544509.htm,2007 年3 月7 日。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436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