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文化人与新国家:1949年文化界在协商建国中的作用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574人次已阅读该文]
储 著 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摘要:

在创建新中国的关键时刻,文化人的命运加速分化,有些人远走异国他乡,大

多数人则选择留下来为新国家服务,其背后体现的根本政治问题是究竟跟国民党走还是跟共

产党走的问题。留下来的一部分文化人参与讨论了新中国的建国方案和施政纲领,为新民主

主义文化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物质条件;同时文化界参与协商建国,高度认同新民主主义

文化的发展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思想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从某种意义

上说,文化界参与协商建国,既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治逻辑的合理运用,又是新民主

主义文化历史逻辑的必然发展。


Abstract:
关键词:文化界 协商建国 新政协 新民主主义文化
Keywords:
分类号:K27;D663.5
出版年·卷·期:2015·22·第4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 《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人民日报》1948 年 5 月 2 日。[2]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120 页。[3] 刘绪贻:《退无以守,进必以战》,《观察》1948 年第4 卷第19 期。[4] 《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第二条战线的文化斗争》,北京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61 页。[5] 《 晋察冀革命文化艺术大事记》,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55 页。[6] 李纯青等:《知识分子的新方向》,中国建设出版社1949 年版,第8 页。[7] 泽:《知识分子往何处去?》,《透视》1949 年第2 期。[8] 《 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六月五日在平召开 筹委会发布代表产生办法》,《人民日报》1949 年 5月3 日。[9] 《 文代大会开幕前夕郭沫若先生发表谈话 说明大会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人民日报》1949 年 6 月28 日。[10] 石光树编:《迎来曙光的盛会——新政治协商会议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年版,第216 页。[11] 光波:《香港的文化界》,《新人》1948 年第2 卷第1 期。[12] 《 中共党史人物传·文化卷》精选本第 14 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13 页。[13] 《 红色华润》,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第 82~83页。[14] 《 开国盛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重要文献资料汇编》上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15] 《 翦伯赞全集》第7 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229 页。[16] 《 李济深等民主人士由沈抵平 在平中共负责人亲赴车站欢迎》,《人民日报》1949 年 2 月 28 日。[17] 郭沫若:《向军事战线看齐——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而写》,《光明日报》1949 年7月2 日。[18] 《 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970~971页。[19] 《 访问新政协筹备会代表》,《人民日报》1949 年 6 月 20 日。[20] 丘望:《访问新政协筹备会代表》,《光明日报》1949 年6 月22 日。[21] 《 筹开全国教代会议 筹备会议昨完满闭幕 朱总司令号召加强团结恢复发展人民文教事业》,《人民日报》1949 年7 月28 日。[22]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0~12页。[23] 《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563 页。[24] 《 林伯渠文集》,华艺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617 页。[25] 杨琥编:《“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1919~1949)》,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年版,第572 页。[26] 《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66~167页。[27] 《 中共中央委员会电贺文代大会开幕 相信人民文艺运动能大大发展》,《人民日报》1949 年 7 月2 日。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574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