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工商业“面向农村”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568人次已阅读该文]
朱 艳 林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要构建“城乡互助”的新型城乡关系,城市性质和中心任务的

根本变化以及农村和农民的基础地位都要求城市工商业必须“面向农村”发展。为使城市工

商业“面向农村”发展,党和政府主要采取了城市工业“面向农村”生产、组织城市工业品

下乡、收购推销农民剩余农副产品、加强工农对话交流等措施。这些措施对恢复和发展城乡

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Abstract: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 城市工商业 “面向农村” 措施 成效
Keywords:
分类号:K27;F129
出版年·卷·期:2015·22·第4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 《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427 页。[2] 《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419 页。[3]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7 页。[4] 《 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8 页。[5] 《 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465 页。[6] 《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65 页。[7] 《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 26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204 页。[8]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2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398~399页。[9] 《 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541 页。[10] 《 陈云文集》第 2 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22 页。[11]《 薄一波文选(1937~1992)》,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第 60 页。[12] 《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建设打下基础》,《新华日报》(重庆)1952 年 6 月 4 日。[13] 《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 年 10 月~1966 年 5 月)》第 6 册,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144 页。[14] 《 西南区工业展览会纪念特刊》,西南区工业展览会筹委会 1951 年版,第 2 页。[15] 《推动华北工业恢复和发展 平工业展览会开幕 叶市长号召大部生产面向农村》,《人民日报》1949 年6 月7 日。[16] 《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361 页。[17]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关于一九五一年国营工业生产建设的决定(一九五一年四月六日政务院第七十九次政务会议通过)》,《人民日报》1951 年4 月30 日。[18] 《 报告中财委关于组织与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作意见希结合川东情况拟具计划报我委(1952年1 月19 日)》,四川省档案馆:建东12-281。[19] 《 西南财委发出指示恢复与发展地方工业》,《新华日报》(重庆)1951 年 2 月 23 日。[20] 《 川东区1952 年度地方工业产品产量计划表(1951 年 12 月 20 日)》,四川省档案馆:建东 12-88。[21] 《 四川省志·机械工业志》,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5 页。[22] 《 中央贸易部决定防止谷贱伤农 大力收购新粮稳定粮价 并充分准备工业品下乡,以满足出卖新粮后农民的需要。》,《人民日报》1950 年10 月4 日。[23] 《 配合秋购工作稳定市场物价 中南区组织大量工业品下乡》,《人民日报》1950 年 10 月 24 日。[24] 《 西南百货公司推销组下乡推销做出成绩》,《新华日报》(重庆)1950 年 12 月 11 日。[25] 《 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指示各地的国营贸易机构准备开展工业品销售运动》,《新华日报》(重庆)1952 年6 月18 日。[26] 郭瑞楚:《恢复时期的中国经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3 年版,第95 页。[27] 《 西南贸易部暨各区级专业公司举行开展工业品销售运动动员大会》,《新华日报》(重庆)1952 年 7月9 日。[28] 《 西南贸易部指示各地国营贸易机构依靠合作社团结私商大力开展批发业务》,《新华日报》(重庆)1952 年9 月24 日。[29] 《 大力开展工业品销售运动 川南区成立工业品下乡委员会》,《新华日报》(重庆)1952 年 7 月25 日。[30] 《 对管理城市发展工商业的一些意见——曹荻秋委员发言》,《新华日报》(重庆)1951 年 3 月 23 日。[31] 《 西南区第三次贸易会议闭幕 拟定今年贸易工作方针》,《新华日报》(重庆)1951 年 2 月 5 日。[32] 《 川南工商业下乡效果很好 尚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新华日报》(重庆)1951 年 2 月 9 日。[33] 《 西南各地在土产贸易工作中开始组织私商大力推销土产》,《新华日报》(重庆)1951 年 6 月 7 日。[34] 《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 年 10 月~1966年 5 月)》第 5 册,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319 页。[35] 《 西南各地举行土产会议及展览会后 土产业者纷纷投资或改善经营》,《新华日报》(重庆)1951年6 月22 日。[36] 《 为拟组织农村减退及经济变化情况调查组进行农村调查工作征询意见函(1951 年 2 月 24 日)》,四川省档案馆:建东12-64。[37] 《 遵照西南财委财经总 51 字 338 号通知所列事项的情况调查简报(1951 年 4 月 6 日)》,四川省档案馆:建东12-64。[38] 《 执行面向农村的方针 山西地方工业大有发展》,《人民日报》1951 年 9 月 1 日。[39] 《 重庆市工商界农村访问团昨日分赴川南川北》,《新华日报》(重庆)1951 年 4 月 23 日。[40] 《 一年来西南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概况》,《新华日报》(重庆)1951 年 9 月 23 日。[41] 《 1949 ~ 195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农业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1 年版,第415 ~ 416、430、431、434 ~ 435 页。[42] 《 贵州省各级合作社纠正资本主义的经营方法 业务和组织获得迅速发展》,《新华日报》(重庆)1952 年6 月9 日。[43] 《 山西各地供销社订贸易合同 合理组织城乡物资交流 初步发挥在国营经济与农村小生产者间的纽带作用》,《人民日报》1950 年1 月16 日。[44] 《 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的成就》,《人民日报》1951 年 11 月 28 日。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568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