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1956年工资改革后河北省职工生活水平研究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903人次已阅读该文]
郑?京?辉
保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摘要:

1956 年工资改革后职工工资等级分化及消费结构性差异突显,此趋势在物价
等因素对民众生活的冲击中表现尤为突出,低收入职工群体虽竭力通过调节消费结构以应对
危机,但甚为乏力。这亦使得改革后工资与实际购买力出现非对称性增长,甚至出现部分职
工生活水平下降的现象。面对这一困局,国家、地方与民众积极应对,国家采取诸多措施加
强市场调控与价格管理,并对民众家庭生活合理引导;民众亦积极回应,有效缓解了改革后
的各项社会问题。改革后城镇职工与农民生活水平虽有不同,但并未形成贫富悬殊与对立;
职工对农民的影响更多表现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方式的差异上,且在不同农民群体中影响程度
也不尽相同。

Abstract:
关键词:工资改革?生活水平?河北省
Keywords:
分类号:K27;F126
出版年·卷·期:2016·23·第2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53~1957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劳动工资和职工保险福利卷)》,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70 页。[2] 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工资改革的实施计划(草稿)》,河北省档案馆:933-1-558。[3] 庄启东等著:《新中国工资史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67 页。[4] 张家口矿山机械厂:《关于工人阶级有关问题(调查研究报告)》,1957 年 7 月 27 日,河北省档案馆:932-3-4。[5] 《保定市关于职工生活部分调查报告》,河北省档案馆:932-3-3。[6] 《张家口市职工家庭经济生活情况调查》,河北省档案馆:932-3-4。[7] 《市场上为什么有一部分商品的价格上涨?》,《河北日报》1957 年 4 月 30 日。[8] 河北省劳动工资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考察工资水平问题的报告(1957 年 3 月 1 日)》,河北省档案馆:933-1-558。[9] 王秀兰口述、周占嵩记:《我们家为什么能经常储蓄?》,《河北日报》1957 年 1 月 15 日。[10] 杜小平:《我的生活越好,为什么越不满足?》,《河北日报》1957 年 3 月 4 日。[11] 西沙:《改善某些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大家都有责任》,《河北日报》1957 年 1 月 7 日。[12]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编:《继续艰苦奋斗、努力增产节约、胜利的完成一九五七年的任务》,《河北日报》1957 年 1 月 10 日。[13] 弓矢弩:《不要自己制造“紧张情绪”》,《河北日报》1957 年 1 月 12 日。[14] 棱角:《对国家工作人员带家属的一点意见》,《河北日报》1957 年 3 月 14 日。[15] 曾雪莹:《根据勤俭精神解决职工生活问题》,《河北日报》1956 年 12 月 14 日。[16] 《大力开展储蓄工作》,《河北日报》1956 年 12 月 26 日。[17] 柴长河:《广大职工市民节俭开支踊跃储蓄》,《河北日报》1956 年 12 月 19 日。[18] 亢文元、王之宽、许家宝: 《各地人民银行开展服务态度良好运动,服务态度良好,存款取款方便》,《河北日报》1957 年 1 月 15 日。[19] 严忠勤主编:《当代中国的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67 页。[20] 《工农群众生活状况调查资料》,陕西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第 150 页。[21] 《正定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786 页。[22] 河北省工资改革委员会翻印: 《李富春副总理在全国工资会议上的报告(记录)》,1956 年 5 月 20日,河北省档案馆:933-1-558。[23] 河北省工资会议秘书处印:《胡开明副省长在河北工资会上的报告(1956 年 7 月 20 日)》,河北省档案馆:933-1-558。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903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