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大数据对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挑战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1057人次已阅读该文]
王冠中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摘要:

当代中国史研究自 20 世纪 50 年代萌生以来,就一直注重发掘数据在历史叙事
和价值表达中的功用,并在研究实践中逐步完善对数据的运用和处理方法。大数据的兴起,给
当代中国史研究在资料收集、存储和运用,研究主体的思维方式,历史记录与叙事方式,历史
研究价值评价等方面带来多重挑战。当代中国史研究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坚持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智能化网络平台,创立量化研究范式,引入新兴
研究方法,以实现学科发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Abstract:
关键词:大数据 当代中国史研究 量化 研究范式
Keywords:
分类号:K27;G203
出版年·卷·期:2016·23·第3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3~2014 年世界信息化发展蓝皮书》,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第84 页。[2] “Obama Administration Unveils ‘Big Data’ Initiative: Announces $200 Million in New R&D Investments”,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microsites/ostp/big_data_press_release_final_2.pdf;“BigData: Seizing Opportunities, Preserving Values”, 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docs/big_data_privacy_report_may_1_2014.pdf;“Big Data and Privacy: A Technological Perspective”, https://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microsites/ostp/PCAST/pcast_big_data_and_privacy_-_may_2014.pdf;“Towards a Thriving Data-Driven Economy”, https://ec.europa.eu/digital-single-market/news/communication-data-driven-economy,2015 年 12 月 15 日。[3]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人民日报》2015 年 8 月 20 日。[4] 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三年级集体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第 25、73 ~ 82 页。[5] 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河北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6] 彭泽益:《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计量问题》,《历史研究》1985 年第 3 期;伍丹戈:《定量分析法在中国经济史中的应用》上、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 年第 5、6 期;钱学森等:《用系统科学方法使历史科学定量化》,《历史研究》1986 年第 4 期;王小宽:《国外计量史学的兴起与发展》,《史学理论》1987 年第 4 期;马雪萍:《计量史学评估》,《红旗》1987 年第 23 期。[7] ﹝日﹞村田忠禧:《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中共党史研究》2002 年第3 期;﹝日﹞村田忠禧:《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党代会政治报告的词语变化来看中共十六大的特点》,《中共党史研究》2003 年第 1 期。[8] 王冠中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涉农经济政策研究——基于政治报告字词使用的计量与语意分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 年第 4 期。[9] Paul C. Zikopoulos et al., Understanding Big Data , New York: McGraw Hill, 2013, pp.5 ~ 9.[10] IBM, Realizing the Promise of Big Data: Implementing Big Data Projects , NW: IBM Center for TheBusiness of Government, 2014, p.11.[11] ﹝英﹞维克托·迈尔 - 舍恩伯格等著、盛杨燕等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12~13 页。[12] 姚力:《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中共党史研究》2011 年第 1 期。[13] ﹝美﹞德·希·珀金斯著、宋海文等译:《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 ~ 1968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年版,第 141 页。[14] 董志凯:《土地改革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回答对我国土改的一种看法》,《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 年第 3 期。[15] 章学诚:《文史通义》,世界书局 1935 年仿古字版,第 45 页。[16] 《李大钊全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443 页。[17] ﹝美﹞乔伊斯·阿普尔比等著、刘北成等译:《历史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227~228 页。[18] 陶程凯:《也谈历史学和大数据》,《东方早报》2014 年 7 月 13 日。[19] 李树泉:《论历史研究价值评价的必然性》,《学术月刊》1996 年第 9 期。[20] 《2014 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落幕》,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4-12/17/c_133861576.htm,2015 年 12 月 20 日。[21] 刘建平:《世纪之交的问题意识与新范式探索》,《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 年第 2 期;周祥森:《走向史学的“常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规范研究》,《史学月刊》2008 年第 8 期。[22] 梁晨等:《量化数据库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2015 年第 2 期。[23] 朱佳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9 年第 1 期。[24]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442 页。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1057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