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50 年代工会问题之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422人次已阅读该文] |
佘 君 高正礼 |
摘要: 20 世纪 50 年代,针对全国各地工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中国化,对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工会的功能、地位、任务、工作方 式及其同党和政府的关系等做了深入的思考,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会工作机制,既 取得了成绩,也发生了波折。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公营企业是否适用“公私兼顾”原则、 公营企业工会与企业行政和政府是否存在不同的具体立场、工会与执政党的关系、产业工会 与地方工会的关系、工会的基本任务是生产还是福利等问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论争。论争推 进了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中国化,党和政府初步理顺了公营企业中党、行政和工会的关系, 促进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形成,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
Abstract: |
关键词:20 世纪 50 年代 工会 论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Keywords: |
分类号:A8;K27;D412.6 |
出版年·卷·期:2017·24·第1期 |
页码: |
DOI: |
参考文献:[1]《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70 页。[2]赵永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党和工会关系的历史考察》,《唯实》1988 年第 2 期。[3]李桂才主编:《中国工会四十年资料选编(1948~1988)》,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64、65 页。[4]《刘少奇论工人运动》,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314~315 页。[5]《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 2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33 页。[6]《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 3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16、315 页。[7]中国工运学院编:《李立三赖若愚论工会》,档案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46~155 页。[8]中华全国总工会编:《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1949 年 10 月 ~ 1988 年 8 月)》上册,工人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367~369 页。[9]《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64 页。[10]《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74~276、285 页。[11]《彭真代表工会委员讲话:工会当前中心任务是恢复与发展生产 工人要派代表参加工厂管理》, 《人民日报》1950 年 2 月 7 日。[12]《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363 页。[13]《刘少奇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704 页。[14]戴茂林、赵晓光:《高岗传》,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274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