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6 年北京市业余教育研究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413人次已阅读该文] |
黄?利?新 |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业余教育,领导群众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 运用多种多样的办学模式解决群众的文化教育问题。北京市业余教育在教育对象、办学管理 模式、教师培养、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业余教育,提高了群众的文化 素质,稳固了城市政权。 |
Abstract: |
关键词:业余教育 扫盲 群众路线 社会改造 |
Keywords: |
分类号:K27;G72 |
出版年·卷·期:2017·24·第3期 |
页码: |
DOI: |
参考文献:[1]《首都社会教育正积极推广 五万人参加学习 电教队经常外出放映 七个月观众十四万人》,《人民日报》1950 年 1 月 9 日。[2]《中国共产党北平市委会关于北平市目前中心工作的决定》,《人民日报》1949 年 5 月 29 日。[3]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12~1949)》,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66 页。[4]孙祖年:《教育部没有认真研究工农业余教育——访北京市工农业余教育局副局长关世雄》,《人民日报》1957 年 6 月 4 日。[5]《扫除文盲的工作必须整顿》,《人民日报》1953 年 4 月 9 日。[6]江夏:《广泛组织群众推行普及教育 首都创办成人夜校 入学人数已达万五千余人》,《人民日报》1950 年 2 月 8 日。[7]土光:《北京市郊区麻峪村民校是怎样发展和巩固过来的》,《人民教育》1951 年第 9 期。[8]宁可:《介绍一个比较正规的成人夜校》,《人民日报》1950 年 3 月 24 日。[9]杨淑智:《怎样动员私营工商业中的职工上夜校》,《人民日报》1949 年 8 月 12 日。[10]齐朝:《怎样办工人夜校》,《人民日报》1950 年 1 月 24 日。[11]周耀东、冯磊:《石景山钢铁厂业余学校今开课 两千余工人开始正规文化学习》,《人民日报》1950 年 4 月 1 日。[12]《京市各区怎样办工人夜校》,《人民日报》1949 年 12 月 6 日。[13]《京市成人教育发展迅速 补习学校已达百处 教材问题亟须解决》,《人民日报》1949 年 11 月 24日。[14]《师大同学举办夜校 工人妇女儿童一千八百余入学》,《人民日报》1950 年 4 月 17 日。[15]《华北区一年来的城市社会教育》,《人民日报》1949 年 11 月 16 日。[16]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1949~1993)》,北京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51 页。[17]《京各界人士组成委员会 领导业余教育工作 全市已建业余学校二十一处 入学工人干部已达万五千人》,《人民日报》1950 年 3 月 18 日。[18]《京市第七区整顿成人夜校 吸收千余劳动市民参加 组织正规学习获得经验》,《人民日报》1950年 1 月 7 日。[19]《在京市二届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 吴副市长关于执行一九五零年度文教卫生工作计划的报告》,《人民日报》1950 年 8 月 10 日。[20]《京市公安局举办业余文化学校 文化程度低的人员均可参加》,《人民日报》1950 年 3 月 18 日。[21]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1)》,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53 页。[22]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2)》,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79 页。[23]《全国扫除文盲协会成立》,《人民日报》1956 年 3 月 16 日。[24]王琦:《解放初期北京市的工农业余教育发展概况》,《北京党史》2011 年第 3 期。[25]《京市大力开办业余学校 现有二十六校学生二万余人中工人占四分之三》,《人民日报》1950 年 4月 23 日。[26]《西四区职工业余教育四年来工作总结报告》,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19-2-60。[27]《五〇年下半年一区成人补习学校工作总结报告》,北京市东城区档案馆:11-8-2。[28]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0)》,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年版,第 562 页。[29]《东单区劳动人民业余学校工作总结(1953 年 11 月 14 日)》,北京市东城区档案馆:11-8-51。[30]穆扬:《京市业余补习教育获经验 按行业办工人夜校 各区已设百余校学员达万名 打下业余补习学校基础》,《人民日报》1949 年 12 月 6 日[31]《前门区业余文化教育工作报告(1956 年)》,北京市档案馆:39-1-442。[32]《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六区公所一九五〇年夏秋两季工作报告(1950 年 11 月 23 日)》,北京市档案馆:39-1-112。[33]《京市业余学校专任国文教师学习班 今日开始第一讲》,《人民日报》1950 年 9 月 18 日。[34]王明:《帮助业余学校等学校教员学习 京文教局将举办专题报告 第一次定今日在文化宫举行》,《人民日报》1950 年 8 月 18 日。[35]诸有琼、穆扬:《京市业余补习学校在发展中 全市已有五万七千余人入学》,《人民日报》1950 年6 月 4 日。[36]李子英:《教育内容适合学员需要 五区工人夜校发展》,《人民日报》1950 年 1 月 20 日。[37]许志伟:《业余学校开办以来》,《人民日报》1950 年 5 月 29 日。[38]《发展工人夜校 京市总工会搬运、手工工人工作委员会分别举行干部会》,《人民日报》1949 年 11月 25 日。[39]傅冬:《业余学校是深入抗美援朝爱国教育的重要阵地 介绍北京市第四区职工业余学校》,《人民日报》1951 年 5 月 11 日。[40]《北京去年扫除文盲五万多人》,《人民日报》1957 年 1 月 8 日。[41]《第一区区公所文教科五〇年工作总结》,北京市东城区档案馆:11-8-2。[42]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3)》,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年版,第 496 页。[43]纪纲、志诚:《京市各区人民代表会议检查了干部作风 干部进一步与群众联系 各项工作开始有了改进》,《人民日报》1950 年 8 月 22 日。[44]《首都各界人民的反侵略活动》,《人民日报》1950 年 8 月 4 日。[45]王凡:《京市二区不少妇女积极参加夜校学习 深切体会到共产党的好处 由衷地感谢毛主席》,《人民日报》1950 年 10 月 5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