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末中美航天商业发射的合作与冲突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526人次已阅读该文] |
张志会??马连轶 |
摘要: 20 世纪末,中美在航天商业发射领域曾有过短暂的合作。1988 年 12 月,两国签订了卫 星发射备忘录,标志着中国长征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5~1996 年,中国长征火箭遭遇两 起发射事故。为了提高长征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力,中国航天系统展开了深层次改革并提 高技术,最终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美国在 1999 年发布了“考克斯报告”,之后美国 全面禁止了与中国在航天商业发射领域的合作。 |
Abstract: |
关键词:航天?商业发射?长征火箭 |
Keywords: |
分类号:K27;D829.1 |
出版年·卷·期:2018·25·第3期 |
页码: |
DOI: |
参考文献:[1]刘纪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哲学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2]钟航:《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亚太 6 号卫星 长征火箭重返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中国航天》2005 年第 5 期。[3]Commercial Space Launch Act Implementation. Subcommittee on Spac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Committeeon Science, Space and Technology.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101 congress. 1st Session. November 9.1989 [No.98], pp. 6~14.[4]李必光编著:《神舟飞天》,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0 页;柴世宽:《温伯格参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人民日报》1986 年 10 月 12 日。[5]王建蒙:《奔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18~119 页。[6]李培义:《我国又回收一颗试验卫星 首次为国外公司提供卫星搭载服务》,《人民日报》1987 年 8 月 11 日。[7]钱继祖:《美国可能阻止中国发射美国制造的卫星》,《国外空间动态》1988 年第 10 期。[8]张志前:《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的前前后后——纪念中国对外商业卫星发射服务 10 周年》,《中国航天》2000 年第 4 期。[9]China agrees to limit marketing of long march booster in U.S.,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Jan.2,1989:130,1,p.37.[10]纪实:《中美协议内容》,《国外空间动态》1989 年第 3 期。[11]《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对国际发射市场一些问题的澄清》,《世界导弹与航天》1991 年第 1 期。[12]何黄彪:《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这一成功表明我国已具有发射重型卫星能力》,《人民日报》1990 年 7 月 17 日。[13]《澳星发射故障查明》,《人民日报》1992 年 4 月 23 日。[14]何黄彪、谢联辉、刘林宗、孙学中:《龙头永远是高昂的——记中国卫星发射业走向世界》,《人民日报》1992 年 8 月 15 日。[15]丁刚:《“中国人干得真漂亮!”── 记瑞典空间公司跟踪“瑞星”发射》,《人民日报》1992 年 10 月 7 日。[16]《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副总裁 就有关“澳星”问题发表谈话》,《人民日报》1992 年 12 月 25 日。[17]《澳星故障调查做出结论 中国火箭或整流罩没有导致故障的缺陷 双方将尽最大努力在明年发射另一颗澳星》,《人民日报》1993 年 8 月 15 日。[18]China Great Wall,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March 21, 1994. p.21.[19]谢联辉:《应用改进型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我将为美发射多颗“铱星”》,《人民日报》1993 年 8 月 3 日。[20]《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发射成功》,《中国航天》1997 年第 9 期。[21]李宏伟:《“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再显身手 “亚太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商业卫星发射进入新阶段》,《人民日报》1994 年 7 月 22 日。[22]王建民、贾玉平:《亚太二号卫星发射未成功》,《人民日报》1995 年 1 月 27 日。[23]贾西平:《中美签署商业发射协议备忘录 宋健出席仪式并会见美方代表》,《人民日报》1995 年 3 月 14 日。[24]贾西平:《“亚太二号”爆炸原因调查结束 长城公司与休斯公司发表联合公报》,《人民日报》1995 年 7 月26 日。[25]奚启新:《亚星二号顺利升空 近期我将履行一系列卫星发射合同》,《人民日报》1995 年 11 月 29 日。[26]贾玉平:《我为美国成功发射一颗通信卫星 “艾科斯达一号”顺利升空》,《人民日报》1995 年 12 月 29 日。[27]《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 我有关方面正组织调查》,《人民日报》1996 年 2 月 16 日。[28]贾玉平:《长征三号乙火箭事故原因查明》,《人民日报》1996 年 9 月 12 日。[29]徐殿龙、刘程:《“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将菲律宾马部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人民日报》1997 年 8 月 21 日。[30]Committee on Governmental Affairs United States Senate. 105 Congress. 2nd Session. Hearing before the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proliferation,and federal services of the committee on governmentalaffairs United States senates. May 21,1998, p.2.[31]苏扩善、奚启新:《“长二丙”改进型火箭发射成功 将美国两颗模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人民日报》1997 年 9 月 2 日。[32]苏扩善、徐殿龙:《长二丙改进型火箭首次发射铱星成功》,《人民日报》1997 年 12 月 9 日。[33]奚启新、苏扩善:《长征火箭成功发射欧洲制造卫星 “鑫诺1号”通信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人民日报》1998 年 7 月 19 日。[34]奚启新、肖璞:《中国巴西在航天技术领域首次合作 我国成功发射“资源一号”卫星》,《人民日报》1999年 10 月 15 日。[35]United State Policy Regarding the Export of Satellites to China. Joint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NationalSecurity Meeting Jointly with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on 105 congress. 2ndSession. June 17, 18 and 23.[36]China: Dual Use Technology.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Scienc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105Congress. Second Session. June 25, 1998, p.1.[37]马世琨、张勇:《胡编乱造谣言惑众——评考克斯报告》,《人民日报》1999 年 5 月 27日。Congress, U. S. “Reportof the Select Committee on US National Security and Military/Commercial Concerns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1999, pp.105~851.[3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事实胜于雄辩,谎言不攻自破——再驳〈考克斯报告〉(1999 年 7 月 15 日)》,《人民日报》1999 年 7 月 16 日。[39]Alastair Iain Johnston, W. K. H. Panofsky, Marco Di Capua, and Lewis R. Franklin, M. M. May eds. The CoxCommittee Report: An Assessment, 1999, p.10.[40]Shirley A. Kan.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China: Possible Missile Technology Transfers from U.S. Satellite ExportPolicy-Actions and Chronology. September 5, 2001, p. 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