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50 年代北京城市规划中的苏联因素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928人次已阅读该文] |
李??扬 |
北京联合大学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规划建设“新北京”、打造社会主义城市空间是中央与北京考虑的重 要问题之一。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所聘请的中国建筑与规划专家一开始即与苏联专家在规划思路上 产生了分歧。由于新政权缺乏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经验,除启用原有的技术人员之外,邀请苏联专家进 行指导、学习苏联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经验成为当时的现实性选择。从 1953 年的规划草案到 1958 年的 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莫斯科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和苏联专家的建议是其重要的借鉴与参照。尽管北京 城市规划方案的最终出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苏联因素是影响 20 世纪 50 年代北京城市规 划与建设的突出因素,其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
Abstract: |
关键词:20 世纪 50 年代?北京?城市规划?苏联因素 |
Keywords: |
分类号:K27;TU984.1 |
出版年·卷·期:2018·25·第3期 |
页码: |
DOI: |
参考文献:[1]《北平市都市计划座谈会(1949 年 5 月 8 日 ~6 月 13 日)》,北京市档案馆:150-1-3。[2]超祺:《建设人民的新北平! 平人民政府邀集专家 成立都市计划委员会》,《人民日报》1949 年 5 月 23 日。[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 《1949~195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业卷》,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594 页。[4]《市府关于任命薛子正等二十八人为市府秘书长、各局局长处长、都市计划委员会名单(1950 年 1 月 30日)》,北京市档案馆:2-2-5。[5]《梁思成全集》第 5 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3 页。[6]《张友渔等同志对都市计划委员会工作计划的意见及“解放一年来北京的市政建设”(1950 年 5 月)》,北京市档案馆:1-6-352。[7]董光器:《北京规划战略思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14 页。[8]《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关于北京市将来发展计划的报告(1949 年 12 月)》,北京市档案馆:1-9-352。[9]《北京市都市委员会关于聘请及任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报告及有关文件(1951 年 4 月 3 日)》,北京市档案馆:150-1-50。[10]郑天翔:《行程纪略》,北京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30 页。[11]《关于早日审批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请示(1954 年 10 月 24 日)》,北京市档案馆:131-1-10。[12]《研究室搜集的关于苏联城市建设的资料(1954)》,北京市档案馆:1-9-233。[13]《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说明(1954 年 9 月 16 日)》,北京市档案馆:131-1-10。[14]《北京市委关于改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向中央的报告及有关文件(1954 年)》,北京市档案馆:131-1-10。[15]《北京市委关于聘请苏联专家的报告(1954 年 8 月 26 日)》,北京市档案馆:1-5-125。[16]《苏联城市建设专家到京后的情况(1955 年 4 月 8 日)》,北京市档案馆:125-1-1196。[17]《北京市建筑的分布情况及改善建筑分布的必要措施(1956 年 3 月 7 日)》,北京市档案馆:125-1-1196。[18]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彭真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27、234、240 页。[19]田涛、郭成伟整理:《清末北京城市管理法规(1906~1910)》,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 年版。[20]李扬:《“苏联式”建筑与“新北京”的城市形塑——以 1950 年代的苏联展览馆为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 2 期。[21]刘秀峰:《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建筑学报》1959 年 Z1 期。[22]张镈:《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89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