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向科学进军”高潮中的上海科技发展

(1956~1965 年)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411人次已阅读该文]
王?健??贾璐阳
摘要:

1956 年 1 月,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上海明确以“充分利用,合理发展”

作为工业建设的方针,在加快工业基地建设的同时,注重依托本地的产业、人才、科研院所等优势,

配合工业改组,通过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学科和技术人才、开展技术革新等举

措,积极推动科技发展。1963 年,中央明确将上海建成科学技术基地。“向科学进军”高潮中上海科技

的发展与进步为新中国的工业、科技发展以及上海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Abstract:
关键词:“向科学进军”?上海?科技发展?工业基地?科技基地
Keywords:
分类号:G322.9;K27
出版年·卷·期:2018·25·第3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陈向明、周振华主编:《上海崛起:一座全球大都市中的国家战略与地方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54 页。[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352 页。[3]《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 2 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360 页。[4]《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539 页。[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9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376 页。[6]《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86 页。[7]上海市统计局编:《新上海工业统计资料(1949~1990)》,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 页。[8]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上海社会主义建设 50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58 页。[9]《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349 页。[10]《调动一切力量、积极发挥上海工业的作用,为加速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 —— 柯庆施同志在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1956 年 8 月)》,上海市档案馆:B123-3-890-1。[11]《国家计委关于对上海工业规划的初步意见(提纲)—— 李富春同志在上海市委会议上的讲话》,上海市档案馆:B29-1-98-118。[12]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在上海 80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40 页。[13]《陈丕显文选》第 2 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61~364 页。[14]《当代中国的上海》,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407 页。[15]谢黎萍:《1956 年知识分子问题研究》,《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 年第 8 期。[16]徐建刚主编:《艰难探索:1956~1965》,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95 页。[17]《上海人委对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关于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等文件提出意见的报告》,上海市档案馆:A23-2-189-52。[18] 《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部科联关于讨论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情况反映和意见》,上海市档案馆:A23-2-275。[19]严爱云主编:《峥嵘岁月:1949~1978》,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477 页。[20]《中共上海市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上海市 1958 年科学技术研究主要项目及编制计划的说明》,上海市档案馆:A52-1-5。[21]《上海市一九六零至一九六七年培养科学技术干部发展教育事业的规划(草稿)》,上海市档案馆:A23-2-520-12。[22]金介武:《电信科学研究所在沪成立》,《解放日报》1957 年 2 月 25 日。[23]《上海科学技术志·大事记》,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 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2245/node4454/node60355/index.html,2018 年 1 月 20 日。[24]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现代上海研究中心编:《口述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270 页。[25]杨于白主编:《嘉定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572~574 页。[26]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921~1991)》,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02 页。[27]《中共上海市第二重工业委员会宣传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党内传达讨论后的思想情况》,上海市档案馆:A44-2-83。[28]沈志华:《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 年的中国》,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32~33 页。[29]《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发言稿》,上海市档案馆: B1-1-627。[30]当代上海研究所编:《当代上海大事记》,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版,第 175 页。[31]谢黎萍、黄坚主编:《风雨历程:1949~1978》,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77 页。[32]《上海工业系统八所工业专科学校情况报告》,上海市档案馆:A36-1-228-38。[33]谢黎萍、张励、黄坚、杜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留学人员归国工作研究》,《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第 2 期。[34]《关于目前工业企业对合理化建议的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初稿)》,上海市档案馆:A36-2-102-109。[35]《中共上海市委重工业工作部关于先进生产者运动的情况综合报告及增产节约的指示(草稿)》,上海市档案馆:A36-1-45。[36]《上海经济(1949~1982)》,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51 页。[37]《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210 页。[3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849 页。[39]肖建杰、孙希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思想比较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45 页。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411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