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近 20 年来第一次全国普选研究综述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989人次已阅读该文]
金?子?求
摘要:

近 20 年来关于第一次全国普选的研究逐步引起学界关注,相关成果亦逐渐增多。学界

已有研究成果或从宏观角度进行整体考察,或是对某一地区普选的过程及其某一侧面进行探讨,而较

少从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运动及中共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普选的影响这一角度考

察各地开展基层选举的具体情况。关于第一次全国普选的研究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如过渡时期总路线

与普选关系的研究、1953 年《选举法》与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选举法的比较研究、各级选举委员

会的组成与职能考察、各阶层选举权落实过程中的真实面相、普选中的基层干部政策等问题尚待进一

步研究。


Abstract:
关键词:第一次?全国普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综述
Keywords:
分类号:K27;D621.4
出版年·卷·期:2018·25·第6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吴继平:《新中国第一次普选运动研究——以北京市为个案》,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69~77 页。[2]夏新华、丁峰:《刘少奇与苏联宪法的移植》,《时代法学》2014 年第 1 期。[3]翁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考论》,《史学月刊》2007 年第 11 期。[4]闾小波:《公民话语与阶级话语的张力——1953 年普选运动中的选民资格审查》,《开放时代》2017 年第 5 期。[5]《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 4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6]《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日报》1953 年 1 月 15 日。[7]《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53 年 4 月 6 日。[8]周仲秋、黄河、戴晓惠:《列宁普选制思想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12 年第 1 期。[9]闾小波:《重“实质”抑“形式”——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民主选举策略的调适》,《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 年第 5 期。[10]吴继平:《中国共产党人普选思想的历史嬗变与思考》,《理论学刊》2006 年第 9 期。[11]陈晓波、李晓峰:《国民素质与普选民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认知与制度建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4 期。[12]唐娟:《论建国前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普选理念的嬗变》,《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4 年第 3 期。[13]张金才:《邓小平与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基层选举》,《党的文献》2010 年第 5 期。[14]《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100 页。[15]宋月红:《北京市郊区首次基层普选及其乡政建设》,《北京党史》2007 年第 1 期。[16]江燕:《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初创时期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 年第 4 期。[17]赵入坤:《身份与权利:一届全国人大的基层选举》,《中共党史研究》2016 年第 4 期。[18]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党政干部文摘》2003 年第 4 期。[19]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贵州社会科学》2012 年第 11 期。[20]何志明、张秀梅:《塑造“主人翁”:新中国初期乡村普选过程中的国家意识构建》,《史林》2018 年第 2 期。[21]李丹:《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广东省的践行》,《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 年第 2 期。[22]杨伍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云南的建立》,《云南党的生活》2010 年第 11 期。[23]黎见春:《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普选运动中的政治动员的意义阐释》,《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 年第 3 期。[24]熊秋良:《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路径分析——以新中国江苏省首次普选为例》,《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 年第 6 期;熊秋良:《建国初期基层选举中的政治传播——以江苏省首次普选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2 年第 1 期。[25]张致森:《第一次全国普选运动中的妇女发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 年第 2 期。[26]张济顺:《微观史料的政治学解读:普选中的上海底层社会——以仁德纱厂为例(1953~1954)》,《中共党史研究》2015 年第 3 期。[27]《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西南工作》1951 年第 64 期。[28]刘洪科:《永不逝去的足迹——记山东省临朐县第一次普选》,《中国人大》2005 年第 3 期。[29]梁况章:《最早的一次普选》,《上海人大月刊》2006 年第 12 期。[30]陈乐新:《首次选举人大代表的普选工作队》,《人民之声》2009 年第 11 期。[31]俞子林:《我经历的新中国第一次普选》,《世纪》2009 年第 5 期。[32]陈俊才:《亲历解放后首次基层普选》,《江苏地方志》2015 年第 6 期。[33]江苏省选举委员会:《江苏省基层选举试点工作的情况和经验(1953 年 8 月 18 日)》,江苏省档案馆:3062-2-1。[3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3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458 页。[3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51 页。[36]沙英:《认真的学习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人民日报》1953 年 12 月 4 日。[3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党史资料》第 71 辑,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6 页。[38]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译室编译:《苏联选举法令汇编》,人民出版社 1953 年版。[39]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译室编译:《人民民主国家选举法汇编》,人民出版社 1953 年版。[40]〔苏〕列文等著、石健译:《选举 ? 选举制度》,人民出版社 1953 年版。[41]中央选举委员会办公室编:《选举工作手册》,人民出版社 1953 年版,第 57 页。[42]江苏省选举委员会:《苏州专区基层选举典型试办工作初步总结报告》,江苏省档案馆:3062-3-21。[4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 年 10 月 ~ 1966 年 5 月)》第 13 册,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13 页。[4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1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382~407 页。[4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3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44~246 页。[4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 年 10 月 ~ 1966 年 5 月)》第 11 册,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7 页。[47]《邓小平文集(1949~1974 年)》中卷,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70 页。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989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