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相辅相成 

——1949~1978年中国科技发展回顾与启示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387人次已阅读该文]
董?志?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

作为发展中大国搞工业化,新中国在自力更生的方针下,注重并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自力更生方针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辅相成的辩证思维方法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Abstract:
关键词:科技发展?自力更生?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Keywords:
分类号:<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spacerun: &quot;yes&quot;; mso-font-kerning: 0.0000pt;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K27</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spacerun: &quot;yes&quot;; mso-font-kerning: 0.0000pt;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spacerun: &quot;yes&quot;; mso-font-kerning: 0.0000pt;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G322.9</span></p>
出版年·卷·期:2019·26·第5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88、600页。[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6页。[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2页。[5]董志凯:《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6期。[6]《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7]董志凯:《“一五”计划与156项建设投资》,《中国投资》2008年第1期。[8]《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2009年版,第46 页。[9]《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8页。[10]《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上,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11]《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第229页。[12]刘爱国:《大国造船简史:惊涛骇浪四十年》,中国水运网,http://www.zgsyb.com/html/content/2019-01/30/content_937894.shtml,2019年9月11日。[13]《当代中国的核工业》,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43页。[15]《加强国防力量的重大成就 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民日报》1964年10月17日。[1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9页。[1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89页。[18]林柏、苏少之:《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5期。[19]《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第520页。[20]《毛泽东传(1949~1976)》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6页。[2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1958~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366页。[22]牛建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7期。[2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91、502页。[24]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1958~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对外贸易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前言”第9页。[2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注释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第250页。[26]陈东林:《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三次大规模对外经济引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27]曹普:《谷牧与1978~1988年的中国对外开放》,《百年潮》2001年第11期。[28]周家鼎:《周恩来与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党的文献》2006年第3期。[29]《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00页。[30]李涛:《借鉴与发展——中苏教育关系研究:1949~1976》,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页。[31]刘新生、赵国明:《外交官历史亲历记》,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页。[32]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9~196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版,第92页。[3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共党史资料》总第90辑,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页。[34]《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35]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4)——科技人力资源与政策变迁》,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版,第156页。[36]邓寿鹏、于维栋:《加速我国高技术产业化的历史进程》,《人民日报》1989年1月2日。[37]《李先念论财政金融贸易(1950~1991年)》下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540页。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387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