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中苏科技合作122项协定”研究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693人次已阅读该文]
刘?洋、胡晓菁
摘要:

19581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协定》(即122项协定”)在莫斯科签订。“122项协定”是中苏两国签订的十分重要的科技合作协定,标志着苏联对中国的科技援助从以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合作过渡到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并重的合作。“122项协定”拓宽了中苏科技交往的渠道,协定以编制、执行年度合作计划的方式展开,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122项协定”虽然只执行了3年多,但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争取外援和自力更生的关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Abstract:
关键词:中苏关系?“122项协定”?中苏科技合作
Keywords:
分类号:
出版年·卷·期:2019·26·第5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1]樊洪业:《中国科学院编年史(1949~1999)》,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4页。[2]吴艳等:《中苏两国科学院科学合作资料选辑》,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1~32页。[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31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4]沈志华:《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8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版,第445页。[5]《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6]《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3页。[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页。[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436~540页。[9]《中国科学院关于制订中国科学院十五年发展远景计划的指示》,《科学通报》1955年第11期。[10]《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页。[11]《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344页。[12]《我国访苏科学技术代表团、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赴苏》,《科学通报》1957年第22期。[13]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中苏两国科学院谈判哲学社会科学合作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7-1-31-1。[14]中国科学院:《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关于和苏方谈判经过以及其结果的汇报》,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8-2-15-16。[1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议定书和换文》,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8-2-27-1。[16]《中苏科学技术合作的新进展?两国关于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议定书签字》,《人民日报》1958年1月19日。[17]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中苏合作项目122项我方项目负责单位及执行单位的负责人一览表(1958年7月)》,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8-4-13-1。[18]《中国科学院》上,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138页。[19]中国科学院:《122项1960年派遣研究生实习生名单》,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60-10-20-1。[20]朱佳木:《新中国65年的发展与抓住历史机遇》,《当代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6期。[21]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关于122项中技术资料的交付、专家的派遣和接受以及我国技术人员赴苏考察和进修等事项的通知》,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8-18-6-43。[22]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古生物学学科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139页。[23]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中苏双方1958年8月14日换文的几点说明》,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8-4-46-2。[24]《实现中苏双方共同进行和苏联方面帮助中国方面进行的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有关的费用的结算办法和手续》,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7-4-2-22。[25]中国科学院:《有关122项1959年计划编制工作的几点要求》,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8-4-66-8。[26]张泽宇:《中苏科技合作委员会述论(1954~1966年)——基于苏联解密档案的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6期。[2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编制中苏122项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960年合作计划的通知》,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60-4-27-19。[28]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1958~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对外贸易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349页。[29]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国际合作局:《关于向中苏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九届会议申请的资料所存在问题的请示》,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9-4-15-64。[30]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致第一机械工业部关于苏联对中苏科技合作项目未表示态度事宜的请示》,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8-17-10-5。[31]中国科学院器材局:《关于1958年对苏非商品器材审核工作的汇报》,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8-18-4-45。[32]张柏春、张久春、姚芳:《中苏科学技术合作中的技术转移》,《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33]武衡:《科技战线五十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317页。[34]《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641页。[35]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第306页。[36]聂荣臻:《关于立足国内发展科技等问题向中央并毛泽东的报告(1960年7月3日)》,《党的文献》1996年第1期。[37]中国科学院:《关于中苏科技合作项目清理情况报告》,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60-4-13-24。[38]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10集,法律出版社1962年版,第404~405页。[39]侯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两国科技合作条约的缔结与实施》,《西伯利亚研究》2013年第5期。[40]《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6页。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693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