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域下新中国 70年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300人次已阅读该文] |
肖?翔、廉?昌 |
摘要: 经过 1949~1978年优先发展重工业、1979~1997年工业外延式扩张、 1998~2011年重化工业重启到 2012~2019年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努力,中国已经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成为“世界工厂”。突破工业强国的技术封锁与围堵,实现技术与效率上的赶超成为中国未来工业升级的重点。从新中国 70年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可以得出一些历史启示:实现工业升级既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又要发挥好有效市场的作用;处理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运用好大国优势,在开放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
Abstract: |
关键词:新中国70年?工业?发展?国际地位 |
Keywords: |
分类号:<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spacerun: "yes"; mso-font-kerning: 1.0000pt;"> K27<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325.12</span></span></p> |
出版年·卷·期:2019·26·第6期 |
页码: |
DOI: |
参考文献:[1]巫宝三等:《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就业》,《经济研究》2000年第 1期。[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版,第 705页。[3]《向工业国的目标迈进》,《人民日报》2019年 9月 10日;张柏春等:《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1949~1966)》,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第 75页。[4]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工业卷,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年版,第 1057页。[5]武力等:《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1921~2013)》,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3年版,第 288页。[6]《陈云年谱(1905~1995)》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第 416页。[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年版,第 11页。[8]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2012)》,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6年版,第 68、69、 75、93页。[9]肖效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0年版,第 315页。[10]《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年版,第 23页。[11]成致平:《中国物价五十年(1949~1998)》,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8年版,第 495页。[1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第 18~19页。[13]张宇:《中国模式: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年版,第 219页。[14]《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 24页。[15]《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人民日报》2018年 12月 17日。[16]《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 581页。[1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 23页。[18]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中国积极财政政策:1998~2004年国债项目投资纪实》第 1册,中国 A根据世界银行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工业增加值数据参见《工业增加值(现价美元)》,世界银行网,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V.IND.TOTL.CD?view=chart,2019年 10月 25日;人口数据参见《人口,总数》,世界银行网,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P.POP. TOTL?view=chart,2019年 10月 25日。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年版,第 289页。[19]《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人民日报》2008年 12月 11日。[20]陈瑜:《中国钢铁行业 2009年下半年有望转暖》,《重型机械》2009年第 2期。[2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1995年 10月 5日。[22]孙振宇:《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的回顾与展望》,《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 4期。[23]隆国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对外开放 40年》,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7年版,第 12页。[24]《国际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年版,第 3页。[25]杨世伟:《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年版,第 122页。[26]《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年版,第 101页。[27]张嘉麟等:《中国钢铁业近年来高速增长之成因》,《世界经济文汇》2014年第 4期。[2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第 16页。[29]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党的十六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改革发展回顾(2002~2012)》,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第 37、267页。[3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年版,第 944、945页。[31]周生贤:《环保惠民优化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回顾( 2002~2012)》,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第 31页。[32]《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年版,第 21页。[33]《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人民日报》2015年 5月 20日。[34]《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人民日报》 2015年 11月 11日。[3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 2017年 10月 28日。[36]《着力提高我国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人民日报》2012年 5月 30日。[37]季晓南:《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人民日报》2017年 11月 10日。[38]《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人民日报》2016年 2月 5日。[39]刘志强:《去产能全年目标提前超额完成》,《人民日报》2017年 12月 13日。[4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 11月 18日。[41]刘延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民日报》2015年 11月 11日。[42]《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人民日报》2019年 9月 19日。[43]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 1月 9日。[44]陈二厚等:《挥写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新画卷》,《人民日报》2018年 11月 4日。[45]《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版,第 269页。[46]张磊:《上海自贸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支点》,《人民日报》2014年 5月 5日。[47]蒋媛媛:《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上海自贸区发展与全球城市建设》,《上海经济》 2017年第 2期。[48]王力等:《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版,第 29页。[49]《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年版,第 5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