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正文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农业农村发展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585人次已阅读该文]
高帆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农村紧密地参与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并为整体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多重贡献,这种参与甚至可以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前,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汇聚成强大革命力量,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坚实社会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提供资本积累等方式支持国家工业化,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在改革开放时期,农业农村部门则通过产品供给、要素流动、制度示范等多种方式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而整体经济高速增长也对农业农村持续发展产生了驱动作用。运用大历史观来审视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可以发现:从时间维度看,农业农村发展是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时段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命题,并在不同阶段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多重贡献;从空间维度看,农业农村发展不是对已有国际经验或“一般规律”的简单验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中国“自身的故事”;从结构维度看,农业农村发展是嵌入在整体发展阶段和制度背景之中,是与城镇之间开展互动并伴随着制度变迁而推进的。农业农村发展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在不同阶段以多种方式推动了整体的现代化进程,这是大历史观视域下理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所得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摘自《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原文约23000字)

Abstract:
关键词:
Keywords:
分类号:
出版年·卷·期:2021·28·第6期
页码:
DOI:
参考文献:

欢迎阅读《《当代中国史研究》》!您是该文第585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