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林 黄悦辰:新中国居民消费史的分期与特征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1305人次已阅读该文] |
朱高林 黄悦辰 |
摘要: 根据居民消费自身的演变规律,以1978年、1998年为时间节点,新中国居民消费史可划分为1949—1978年、1978—1998年、1998年以来三个阶段。1949—1978年,由于收入低下、商品短缺,消费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抑制,居民消费处于量的不足阶段。其特征包括: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同步;商品化消费程度低;商品流通渠道单一;消费行为的近视性和消费内容的物质化特征显著;消费结构雷同化、固态化;形成“城乡”和“脑体”消费板块;与主要国家相比较,精神消费进步显著;消费失去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1978—1998年,由于供给受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双重影响,通货膨胀此起彼伏,商品市场忽冷忽热,消费受市场波动影响厉害,居民消费处于量的扩张阶段。其特征包括:物质消费出现量的扩张,精神消费城冷乡热;盲目攀比现象盛行;假冒伪劣问题初露端倪;大众化消费比较普遍;商品性消费上升;商品流通渠道多元化;城乡差距扩大,脑体倒挂凸显;与主要国家消费差距缩小。1998年至今,由于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经济发展主要来自需求的约束,居民消费处于质的提高阶段。其特征包括:物质消费持续提高,精神消费压力增大;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消费行为趋于理性成熟;消费政策趋于长期;商品流通从传统模式向新兴模式转变;消费外溢呈蔓延态势;消费分化问题严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摘自《消费经济》2021年第5期,原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消费史:分期、特征和趋势》,约14000字) |
Abstract: |
关键词: |
Keywords: |
分类号: |
出版年·卷·期:2022·29·第1期 |
页码: |
DOI: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