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迪斌 孙潇潇: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启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万隆会议 |
[中文引用] [英文引用] |
[HTML下载] [Word下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412人次已阅读该文] |
谢迪斌 孙潇潇 |
摘要: 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次重大外交活动: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三次重大外交活动生成了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基础:价值指向——和平与合作;重点场域——发展中国家;运用策略——求同存异。之所以能生成新中国外交话语,原因在于坚守和遵循了新中国外交话语建构的深层逻辑:马克思主义外交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平理念、新中国的国家利益需要。三次重大外交活动的话语建构为新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发展确立了框架与方向,对塑造新中国外交格局、寻找新的话语场域和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具有深刻现实启示:坚持中国核心利益与世界普遍利益相结合的外交话语原则、坚持旧平台与新空间相结合的外交话语场域逻辑、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外交话语表达策略。 |
Abstract: |
关键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话语 |
Keywords: |
分类号:K27;D822 |
出版年·卷·期:2024·31·第2期 |
页码: |
DOI: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