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3年中国社会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
39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社会学研究》编辑部
- 2003年中国社会学界关注的问题主要有:
1.小康社会研究: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此后关于小康社会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康社会的内涵、指标体系、建设难点三个方面.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5 页码:
|
|
- 我国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贡献
46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牛靖楠 周天勇 张群
- 在我国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将乡镇企业全部归入农村经济范畴,但这种看法不正确.我国现行的农村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有:从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上看,农村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6%以上是不可能的;从我国城镇化进程来看,我国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一定保持在46%~48%这样一个较高的范围之内;从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我国乡镇企业不应全部计入农村经济范畴,这使得我们过高地估计了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贡献.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5 页码:
|
|
- 从成果统计看俄罗斯中国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特点
43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于文兰
- 国外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不仅反映各国中国学研究的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各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态度,甚至起到推动中国国内文化研究发展的作用.综观不同时期俄罗斯中国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其主要方向和特点:第一,俄罗斯中国学研究涉足所有学科,呈现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研究并举的取向.在俄罗斯近300年的中国学研究中,人文学科的比例自苏联时期开始减少,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的比例开始增加.第二,在经济领域对中国的研究有扩展的趋势.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5 页码:
|
|
-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
53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陈秋兰
- 20世纪中后期,许多国家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开始了腾飞,城市吸引了大量来自第一产业的人口,城市化因此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个时期的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却表现出了大致与之相背离的"倒城市化"特点,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发端于50年代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期间经历了四个阶段.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5 页码:
|
|
- 苏联与俄罗斯学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
45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符·尼·乌索夫
- 苏联和俄罗斯学者一直重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这与俄罗斯和中国在上个世纪的经济、文化联系以及两国存在共同的边界所具有的意义密切相关.1917年以前,俄国已经为研究邻国奠定了基础,俄罗斯宗教使团的代表和俄罗斯历史学家早在19世纪就开始积极地研究中国历史.受20世纪20~40年代苏维埃俄国援助中国革命力量的影响,人们对新中国及其历史的兴趣不断增长.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5 页码:
|
|
- 国史研究篇目索引
44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5 页码:
|
|
- 本期英文摘要
41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5 页码:
|
|
|
|
|
|
|
|
|
|
- "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学术总结
42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程中原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而举办的这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是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集中反映了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最新进展.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6 页码:
|
|
|
|
- 1948~1949年的苏中关系--苏联驻北平总领事的回顾
47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过去了55年,而在我的脑海中,有关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前夜的历史事件和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宣告共和国成立的庄严仪式(我有幸是这一仪式的见证人)的记忆却没有消失.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6 页码:
|
|
- 起步时的艰难探索
45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启华
- 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20多年里,我们党经历的巨大成功与巨大挫折错综交织的情况,正是党的理论与实践正确与失误交替发生的反映,也是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刚踏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艰难探索的写照.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解决当时的急迫问题入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探索,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这期间也发生不少失误,有些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对探索中发生的经验教训及其根源进行分析,对于我们今后继续求索的漫长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着重要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6 页码:
|
|
- 国史研究篇目索引
31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3 页码:
|
|
- 本期英文摘要
44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3 页码:
|
|
- 国史研究篇目索引
41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5 页码:
|
|
- 本期英文摘要
42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5 页码:
|
|
- 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和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而作
44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冷溶
-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在以后的25年里愈益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们谈到中国的变化,首先要谈到改革开放的创始人邓小平.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缅怀他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充分评价他的历史地位,认真总结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以纪念这位伟人,思考中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4 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