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学习邓小平党建思想的一点体会
    46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慎明
  • 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结论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这既是邓小平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沉痛教训,又是对我党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与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深思熟虑而得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十分重要的结论.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及其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极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4 页码:
  •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44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沙健孙
  • 1.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所作的题为的报告,系统地论述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他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他列举的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4 页码:
  • 最高纲领与阶段性纲领的辩证统一
    41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梁柱
  • 邓小平在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时,不但依据国情和历史经验正确判定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还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在带根本性的层次上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就使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既找准了历史定位,又明确了前进的目标,正确体现了最高纲领同阶段性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个重要思想,对于我们的事业显然是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4 页码:
  • 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一点体会
    49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一程
  • 去年上半年,海内外敌对势力和国内"自由派知识分子"借中央筹备修改宪法之机,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民间修宪"攻势.他们以"与时俱进修宪,走向民主宪政"为名,攻击我们"有宪法而无宪政",鼓吹所谓"宪政主义"的政治主张,赤裸裸地要求用所谓"人民民主宪政"取代人民民主专政,取消宪法序言,推翻四项基本原则.一时间,国内各种媒体和学术出版物上都出现了大量传播宪政理念、呼吁宪政制度的文章.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4 页码:
  • 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
    43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程中原
  • 在邓小平一生中,领导1975年整顿是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之一.这里,我想就此阐释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1975年整顿的历史必然性.1975年整顿是"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那一特定时期的产物,也是各种政治力量矛盾斗争融为一个合力的结果.在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影响下,刚刚趋向安定的政治局势、社会生活又变得一片混乱,有所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重新遭到严重破坏.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4 页码:
  • 邓小平关于利用外资的思想
    46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钟瑛
  • 邓小平利用外资的思想,主要是在1979~1992年这段时期内提出的.它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等思想,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思想,丰富了共产主义理论宝库,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并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4 页码:
  • 一篇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史学论文--纪念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
    48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佳木
  • 今年又轮到甲申年.60年前,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为纪念明朝灭亡和李自成起义失败的第六个甲申年,发表了轰动一时的史学论文--.60年过去了,这篇长不过16000多字的史论不仅没有失去它的影响,而且仍被人们集会纪念,这在史学界即使不是绝无仅有的,恐怕也是极其罕见的.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3 页码:
  • "人文奥运"与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普及状况调查
    37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郗志群 宋卫忠 于丽萍
  • 通过对北京市民关于2008年奥运会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北京市民对"绿色奥运"的认知度较高,对"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而关于市民对北京历史与文化知识的调查,表明市民们的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且市民们大都乐于获取相关知识.因此,采用多种途径普及"人文奥运"及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是当前需要深入开展的重要工作.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3 页码:
  •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及发展研究
    42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颍伯
  • 以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和什刹海地区的300多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从历史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或人居环境科学视角分析,旧城区的改造都是必然的,居住于此的多数居民对于危房改造的态度是积极的,并且认同现代化建设可以与保护古都风貌相结合的观点.鉴于此,建议将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类,即完全原样保护的区域、住宅区和旅游商业区,在改造的过程中注意从总体上把握建筑外观、布局及周边环境与北京旧城风貌的协调.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3 页码:
  • 用邓小平研究推动国史研究深入发展
    38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佳木
  • 今年8月22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工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进一步加强对邓小平生平与思想的研究,并把这一研究同国史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4 页码:
  • 邓小平"南方谈话"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44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郭思敏 王颖
  • 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研究,从1992年至今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并呈现出逐步深化的态势.研究之初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对其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并联系现实问题与历史经验,着力澄清某些不清楚或不正确的观点,以推动思想解放之潮;研究中期的特点是联系实际来考察"南方谈话"的真理性,并上升到哲学高度阐释其内涵,进一步认识其在指导意义上的普遍性;2002年以来,研究的角度更加多样,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既增加了"南方谈话"与"七一"讲话的比较研究,又对"南方谈话"历史地位及其重大意义的探讨有了理论上的新突破.今后的研究,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 摘要[ Word 0.0 KB ] 2004 Vol.11 No.2 页码: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