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美国学者看邓小平
    41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傅高义
  • 几年前,我在当代所举办的国际论坛上谈了我对陈云的历史作用的认识(参见拙作《一个外国人心目中的陈云》,《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近年来,我将关注的视野转向了邓小平,借用这个机会谈点儿不成熟的看法.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3 页码:
  • 论点摘编
    36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3 页码:
  • 港台学者对中国大陆经济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述略
    39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周云
  •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学者自始至终都密切关注着大陆的改革开放、经济与社会发展,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丰富.整理、分析这些与大陆地区研究视角有很大差异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我们反思大陆地区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以资借鉴.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港台地区经济、政治与学术的发展、变迁与互动.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3 页码:
  • 在思想斗争中实现理论创新——再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39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杨军
  • 邓小平在领导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立场,与"左"的思潮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批判两种思潮的错误观点,从理论上回应它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不断深化和创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论断,最终形成邓小平理论.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4 页码:
  • 吴恩远研究员谈苏联解体原因
    44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一)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方法论 吴恩远研究员强调,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忌片面性.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2 页码:
  • 毛泽东与新中国谈判建交的开创
    40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勉励
  • 谈判建交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一项重要实践,是毛泽东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平等和获得尊重的努力与国际法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创新.毛泽东不仅是谈判建交的首倡者,而且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同印度和英国的建交谈判中,扮演了决策者、设计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2 页码:
  • 华沙渠道与中美关系解冻:华盛顿决策内幕
    36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郑华
  • 在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尼克松政府对苏实施的"缓和"战略使得华盛顿打出"中国牌",致力于改善同北京的关系.而1969年3月中苏边界武装冲突则为美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寻求同中国对话的渠道上,华盛顿首先想到的是华沙渠道,即第135次和136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尽管史实证明:华沙渠道的进展不像华盛顿期望的那样顺利,但基本上完成了预期的任务:表达了改善对华关系的愿望,并阐明了不会同苏联合作主宰东亚事务的立场.在华沙渠道完成了既定任务之后,华盛顿又将同北京的联络转为巴基斯坦渠道.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2 页码:
  • 本刊编辑部召开2007年度编委会
    40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本刊讯] 2006年1月27日,本刊编辑部召开2007年度编委会.会议由编委会主任朱佳木同志主持,李捷、梁柱、张星星、程中原、柳建辉、董志凯、杜蒲、李正华、陈东林、刘国新、丁明、李文等10多位编委出席了会议.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2 页码:
  • 本刊举办期刊工作联席会议
    47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本刊讯] 1月25日上午,本刊在京举办期刊工作联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中共党史资料》、《百年潮》、《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几家友刊单位负责人或代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处的负责同志应邀出席,本刊主编程中原主持了会议.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2 页码:
  • 论点摘编
    39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2 页码:
  • 国外关于中印领土争端的研究
    42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马荣久
  • 1962年中印两国因领土争端爆发了一场边境战争.40余年来,国外研究中印领土争端的学术成果不断取得进步.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2 页码:
  • 英文摘要
    41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2 页码:
  • 对立统一规律与构建和谐社会
    41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捷
  •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分重要,也十分及时.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远大理想,也是我们长期不懈奋斗的现实目标,需要我们在发展中求和谐,在解决和化解矛盾中求和谐.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3 页码:
  • 国史研究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
    32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梁柱
  • 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属性和本质特征.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同国史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人类社会自从私有制出现以后,一些有识之士有感于这种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就开始憧憬、追求一种合理的、美好的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这几乎成为世界各民族的一种政治文化现象.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3 页码:
  • 和谐视阈下的国史研究
    43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续添
  • 民族复兴的大战略.国史研究的新视阈 在全面深入地推进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中央提出并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战略.关于这一点,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 摘要[ Word 0.0 KB ] 2007 Vol.14 No.3 页码: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