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英明的决策、胜利的结果、伟大的意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
97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齐德学
-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 得骄傲、最值得大书特书、最值得纪念的一场伟大战争。这场战争是美国当局强加给中国人 民的一场战争。抗美援朝出兵决策是中共中央在面临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的,是为了 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做出的英明的战略决策,是在全面分析敌我 优劣条件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胆略和气魄的勇敢决策,是立足 于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而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务实决策。虽然敌我双方在经济力量和军队武 器装备方面强弱优劣极为悬殊,
- 摘要[ Word 142.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光辉典范——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
56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聂文婷
-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光辉篇章。面对美国武装介入 朝鲜内战,中共中央以坚韧的斗争意志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并根据战争发展态势准确定 位斗争目标、果断做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英明决策。在朝鲜战场上,在中共中 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指挥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高超的斗争本领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会 同全国人民一起以顽强的斗争精神与敌人打军事仗、打政治仗,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 伟大胜利。
- 摘要[ Word 122.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近十年来抗美援朝史研究述评
170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石善涛
- 抗美援朝史是学界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近十年来,对出兵决策、军事 战略、战争意义等传统问题的研究得到充实、巩固和深化,同时,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亦日益 开阔,呈现出多维化的特点。一方面体现在出版、发表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在数量、质量上均 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体现在抗美援朝出兵决策、抗美援朝运动、人物研究、抗美援 朝的评价和历史意义、地方性抗美援朝史研究、批驳抗美援朝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等领 域涌现出一批创新性成果。但是,研究中也存在着诸如研究力量不均衡、过度依赖国外档案 文献、研究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
- 摘要[ Word 131.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20 世纪 80 年代全国劳模表彰及其时代价值
104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姚? 力
- 20 世纪 80 年代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连续进行了 6 次年度授奖和 1 次大型 表彰。劳动模范表彰活动不仅为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集聚了能量,而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注入了活力。1989 年,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名称、规模、时间、地点被统一和固定下来; 表彰对象范围扩展并统一;表彰组织程序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表彰方式重新恢复为精神奖励 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劳动模范表彰制度初步定型。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社 会的中坚和人民的楷模,劳动模范精神始终是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推
- 摘要[ Word 103.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1949—1956 年上海国营工业企业 劳动竞赛研究
75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岸冰
- 1949—1956 年,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上海国营工业企业的劳动竞赛经历了 萌芽、发展、高潮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竞赛目标、内容和特点。上海国营工业企 业的劳动竞赛成绩显著:激发了国营工业企业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企业生产 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职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国营工业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生 产管理制度,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树立了国营工业企业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推动了私营 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摘要[ Word 142.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中的统一战线工作研究——以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地改革为中心
80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致森
-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 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后,一些民主人士表现出幻想“和平土改”或“怀疑、不满以至抵 触”等态度。为了扩大和巩固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减少土地改革阻力、教育引导民主 人士并提高其思想觉悟,中共中央发出了组织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地改革的指示。在中共中 央领导下,各地党委、政府与政协先后组织了大批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地改革。民主人士在 参观中深受教育,对土地改革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纷纷拥护、支持土地改革,从而扩大 和巩固了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
- 摘要[ Word 140.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玉门油矿的接管与改造(1949—1952 年)
99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羽燕
- 玉门油矿是 1949 年以前中国开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油田。玉门油矿解放 后,军管会采取“原封不动”的过渡办法接管油矿,生产得以迅速恢复。随着接管工作的深 入开展和扩大生产的需要,玉门油矿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管理制度革新。玉门油矿接管与改造 工作的顺利完成,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拉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的序幕。
- 摘要[ Word 135.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对子孙后代的生存负责”——中国禁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曲折历程
151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 连? 辉
- 中国禁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曲折历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时间节点: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对其残留性进行研究,70 年代开始有意识地发展替代农药,1982 年开 始减产,1983 年实现禁产,1992 年正式在农业生产上实施政策性禁用,2002 年正式颁布在 农业生产上禁用的法令。为保证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禁用工作的顺利完成,党和政府 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动对这两种农药的研究,深化对其危害性的认识;通过制定相应的政 策、法规,推动禁产工作的开展;通过采取一系列协调性和支持性政策举措,化解
- 摘要[ Word 118.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1949—1960 年美国国会涉华立法活动探源
62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郭永虎?暴占杰
-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国会提出了大量涉华议案,介入中国事务。1949—1960 年间,美国国会涉华立法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要求美国政府拒不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新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纠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实施全面封锁和禁运;为台湾当 局提供经济援助和武装保护,干扰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国会涉华立法活动反映了 其对新中国的敌对立场和全面遏制战略,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
- 摘要[ Word 109.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1949—1956 年义务兵役制宣传工作研究
86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进伟? 李岩岩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结合民兵建设、兵役立法、征兵等具体工作,循 序渐进地宣传义务兵役制,为兵役制度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在民兵建设中,党和政府结合 普遍民兵制、基干民兵制,向广大人民群众初步宣传了义务兵役制的内容,提出了由民兵制 向义务兵役制的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草案)》的宣传和讨论进一步普及了 义务兵役制的知识。为促进义务兵役制的实施,在 1954 年、1955 年两个年度的征兵工作中, 党和政府有重点地宣传了义务兵役制,消除了适龄服役青年对应征服役的思想顾虑。义务兵 役制的宣传工作激发了
- 摘要[ Word 89.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山东小三线建设中的民工动员
98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本森? 刘世彬
- 民工是山东小三线建设中基础建设的重要参与者。1965—1967 年 , 山东小三 线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动员和组织民工。民工的动员、选拔主要由县、区、公社及下辖生产队 完成,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选拔原则为政治性强、本地化、重视技工。在建设过程中,工地 领导通过思想教育、劳动竞赛、规范劳动报酬等方式对民工开展了进一步的动员,激发了民 工的劳动热情。通过不断完善民工动员工作,民工的潜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山东小三线建设 得以顺利展开。
- 摘要[ Word 115.0 KB ] 2020 Vol.27 No.5 页码:
|
|
|
|
|
|
|
|
|
|
|
|
|
|
- 新里程碑:从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到总体小康的实现
48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国新
- 小康社会理论是邓小平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思考现代化问题的结 果。“小康社会”和原来的设想最大区别就在于“把标准放低一点”,并在 21 世纪中叶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我们的发展目标更切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实际。从中共十四大 到十六大的十年,小康社会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 就。到 2000 年,“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 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 平,成
- 摘要[ Word 84.0 KB ] 2020 Vol.27 No.6 页码:
|
|
- 中共十六大至中共十八大: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部署和成就
44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郑有贵
- 在 21 世纪头 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在 20 世纪末人民 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根据中共十五大确定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 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提出的。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 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战略决策是基于已达到的小康存在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问题做出的,旨在实现经 济社会结构性演进。从中共十六大起至十八大前,中国紧紧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
- 摘要[ Word 108.0 KB ] 2020 Vol.27 No.6 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