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46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欧阳雪梅
  •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文化建设做出了规划与设计,并 明确提出了到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既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成就显著,为建成文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 的基本思路为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 摘要[ Word 111132.0 KB ] 2021 Vol.28 No.1 页码: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 制度优势的认识与阐释
    45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肖贵清? ? 车宗凯
  •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与阐释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 展的过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以对制度优势的阐释激发广大人民群 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生产力标准衡量制度优劣, 并在实践中对制度优势进行了概括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了关于制度优势系统化 的阐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纵向分析、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 的横向比较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维度阐释制度优势。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以科学理性
  • 摘要[ Word 215094.0 KB ] 2021 Vol.28 No.1 页码:
  • 1977—1978 年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刍议
    67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
  • 1977—1978 年,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澄清思 想上的混乱,为知识分子恢复名誉,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重新确认知识分 子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恢复、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有 利于知识分子发展的体制机制;平反冤假错案,认真做好“摘帽”和“改正”工作;等等。 这些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开启 了新时期党的人才工作的新篇章。
  • 摘要[ Word 156238.0 KB ] 2021 Vol.28 No.1 页码:
  • 新中国央地财政关系的奠基:统一财经及其制度调整
    46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 丹? 莉
  •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主导的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使新中国在财政、 金融、贸易等领域迅速构建起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中央的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经历了不 断的制度调整:在确保税制统一的同时尝试减轻地方政府的征税压力;在建立统收统支财政 体制后不久即开始划分收支与酝酿分级管理方案;为了缓解地方的财政压力,中央采取了整 理地方财政、推进地方收支挂钩、适度划分管理职权、增加地方收入分成等一系列举措。这 些制度调整意味着虽然统一与集中是这一时期央地财政关系的主要特征,但并非全部内涵, 如何兼顾集中统一与因地
  • 摘要[ Word 150073.0 KB ] 2021 Vol.28 No.1 页码:
  • 1949—1955 年太原钢铁厂推广苏联技术初探
    67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卫?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决定学习苏联先进 技术。太原钢铁厂作为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先后受到多位苏联专家的技术指导。起 初,苏联专家的建议并未真正被接受。后来,太原钢铁厂通过宣传展示苏联技术的优越性, 对职工进行思想动员、加强技术教育、开展生产竞赛、完善组织和制度等,苏联专家的建议 逐步被接受。国营企业对苏联专家建议的大力推广,加速了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在一定 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 摘要[ Word 183570.0 KB ] 2021 Vol.28 No.1 页码:
  •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铁路卫生防疫事业的创建
    56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黄? 华? 平
  • 新中国人民铁路卫生防疫事业发端于东北解放区。1947 年,出于卫生防疫工 作的需要,东北铁路总局设立了卫生处;1948 年,首个人民铁路卫生防疫机构——东北铁 路中央防疫站由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筹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铁路卫生防疫事业继续发 展,至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基本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全国铁路卫生防疫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 期的重大突发疫情防控中,人民铁路迅速应对,通过设立领导决策机构、组建专业卫生防疫 队伍、实施铁路交通检疫等应急防治措施,取得了 1949 年察北专区鼠疫防治和&n
  • 摘要[ Word 151950.0 KB ] 2021 Vol.28 No.1 页码:
  • 20 世纪 50 年代山西农业救灾中的技术推广
    62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郝?
  • 20 世纪 50 年代,山西经常发生旱灾、涝灾、风灾、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 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山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救 灾方针政策,将提高农业技术与合作化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进耕作方式、改良作物品 种、兴修农田水利、提高防治病虫害技术等措施,山西成功实现了生产救灾,同时增强了各 地农村的抗灾能力,为农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摘要[ Word 169082.0 KB ] 2021 Vol.28 No.1 页码:
  • 学习陈云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 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46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陆? 忠? 伟
  • 陈云一贯重视研究国际问题,善于结合国内经济建设与国际形势变化来研究 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对帝国主义本质与特征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和发展,是对国际关系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更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维护国家政治安 全的积极探索。重温陈云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对维护作为国家安全根本的政治安 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 摘要[ Word 83381.0 KB ] 2021 Vol.28 No.1 页码:
  • 继承陈云“唯实”精神,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
    42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余? 永? 定
  •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应认真学习陈云的经济思想及其工作方法, 勇于开展新的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深化对市场与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认识,理论联系 实际、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中的具体经济政策,为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奉献自己的力量。
  • 摘要[ Word 115343.0 KB ] 2021 Vol.28 No.1 页码:
  • 东北亚局势视域下新中国三次 工业布局的规划与调整
    50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黄?
  • 工业布局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三次 工业布局的规划与调整都和东北亚局势紧密相关。不管是被动调整还是顺势而为,新中国通 过东北地区“南厂北迁”、156 项工程、三线建设对工业布局进行了规划与调整,体现了集中 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客观上推动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增强了国防实力,保 障了国家安全。中国工业布局呈现由沿海向内地,由东向西,由华东、东北、华北向西北、 西南、中南纵深均衡发展的态势,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摘要[ Word 204001.0 KB ] 2021 Vol.28 No.1 页码:
«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