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倪春纳:2012—2022年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现状评析
239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倪春纳
- 进入新时代,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迅速升温,他们热衷于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复杂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各种预测。总体来看,多数海外学者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自身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以及执政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等,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们强调政治领袖的突出作用,倾向于将中国共产党置于宏大的历史视野之下进行分析,并开始重视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的影响。海外学者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但是对于其中的某些错误观点则需要加以辨析和批驳。
- 摘要[ Word 12548924.0 KB ] 2022 Vol.29 No.6 页码:
|
|
- 宋月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时代国史研究——第二十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述评
288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宋月红
- 为在新中国史研究中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以下简称当代中国研究所)、新疆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于2022年9月28日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时代国史研究”的第二十二届国史学术年会。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从多学科、多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奠基、开创和发展,以及在新中国史上的战略地位、意义与作用,推动了新中国史研究创新发展。
- 摘要[ Word 5793619.0 KB ] 2022 Vol.29 No.6 页码:
|
|
- 孙健:海外学界对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认知与评价
185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孙健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学界关于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体现在中国小康社会的思想渊源与当代发展、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成就、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与意义等方面。虽然海外学界的主流评价是正面的,但是仍然有部分误读需要我们进行回应。海外学界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但仍存在基于“西方中心论”的片面认知等问题,需要加以解释与辩驳,以更好地讲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故事,为人类共同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
- 摘要[ Word 11790771.0 KB ] 2022 Vol.29 No.6 页码:
|
|
- 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
292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周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统筹两个大局,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中国提出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和完善全球伙伴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解决复杂严峻的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外
- 摘要[ Word 48212638.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杨凤城:大历史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279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杨凤城
- 第三个历史决议与新中国史研究笔谈[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成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随着新中国历史的向前推进,新中国史研究也呈现出可喜局面。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促进新中国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新中国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新中国史研究提供
- 摘要[ Word 5536430.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朱汉国:范本、范式、范例:第三个历史决议对新中国史研究的方法示范
379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汉国
- 第三个历史决议与新中国史研究笔谈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成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随着新中国历史的向前推进,新中国史研究也呈现出可喜局面。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促进新中国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新中国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新中国史研究提
- 摘要[ Word 4962967.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宋学勤:构建新中国史叙事体系的“三个面向”
259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宋学勤
- 第三个历史决议与新中国史研究笔谈[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成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随着新中国历史的向前推进,新中国史研究也呈现出可喜局面。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促进新中国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新中国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新中国史研究提供
- 摘要[ Word 4954539.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金光耀:新中国史研究三题
339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金光耀
- 第三个历史决议与新中国史研究笔谈[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成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随着新中国历史的向前推进,新中国史研究也呈现出可喜局面。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促进新中国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新中国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新中国史研究提供
- 摘要[ Word 4396056.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鲁书月:胡乔木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的提炼
249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鲁书月
-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毛泽东思想实质的阐释,为提炼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奠定了重要基础。胡乔木在负责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过程中,基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深入了解,对党史、新中国史的深入了解,加之其自身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力,为提炼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 摘要[ Word 5677145.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刘晓泉 吴焱军:新中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探析(1949—1959年)
340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晓泉 吴焱军
- 1949—1959年是新中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探索的奠基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0年为统一中央财权的奠基阶段;1951—1957年为统一领导下分级负责阶段;1958年下放财权;1959年适度收回财权。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探索历程以集中统一为主要特征,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围绕寻求“中央统一领导”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之间的平衡点而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的过程,总体呈现“集中—放权—集中”的基本轨迹。这一探索历程,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当前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提供了基本经验和启示。
- 摘要[ Word 7503898.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程强强 夏泉:东深供水工程与粤港关系的发展演变
249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程强强 夏泉
- 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毗邻香港的广东省积极因应,东深供水工程应运而生。1960年,深圳水库的建成可以说是东深供水工程的肇端,成为粤港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的重要突破口。东深供水工程的建成、扩建与改造,体现了粤港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从交流交往到交融的过程。东深工程供水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香港缺乏淡水的问题,促进了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密切了粤港两地人员往来与经济联系,促进了香港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
- 摘要[ Word 7404887.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苏熹:中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政策的演进(1949—1978年)
134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苏熹
- 1949—1978年,中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政策的演进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基础理论研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国科学家从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联系出发,阐释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理论结合实际被确定为科学技术工作的指导原则。在《十二年科学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任务带学科”原则被确立下来。二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政策的调整阶段,中共中央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下发了“科研十四条”,中国科学院随之制定了“三十六条”,提出“应用基础研究”的概念,并明确了各类研究比例。三是基础理论研究政策发展的新阶段,党
- 摘要[ Word 8247879.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李正华:中共十八大以来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151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正华
-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解决党内问题的治本之策,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新成就: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和话语体系进一步丰富发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的建设新格局逐步形成,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更加自觉坚定;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共识, 保证党中
- 摘要[ Word 614785.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王禹澔:中国特色对口支援的反贫困成就与独特贡献
251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禹澔
- 中国的对口支援萌发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历了萌发探索(1949—1978年)、确立发展(1978—2011年)与深化推进(2012—2021年)阶段。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机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治理绩效。其中,中国的反贫困是对口支援机制运行的典型场域,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对口支援反贫困实践在创新推进对口支援的同时,为中国乃至世界反贫困史上的“人间奇迹”做出了杰出贡献,代表着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机制的功效和成就:对口支援在新时代反贫困事业中通过中央对地方、地方对地方以及地方内部结对三种类型的持续帮扶,为反贫困
- 摘要[ Word 614785.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
- 万其刚: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
281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万其刚
- 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方面,是彪炳史册的十年,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从理论维度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开拓了新的境界,实现了新的飞跃;从制度维度来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职尽责,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
- 摘要[ Word 37191981.0 KB ] 2022 Vol.29 No.5 页码:
|
|
- 黄群慧: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与规律性认识
286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黄群慧
- 从整体看,新时代十年中国经济实力跃升新台阶,经济现代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具体体现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层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经济绿色转型效果显著;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扩大开放形成新局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经济发展实践上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而且在经济发展理论上也
- 摘要[ Word 24818984.0 KB ] 2022 Vol.29 No.5 页码:
|
|
- 姚力:新时代十年健康中国战略的部署、推进与成就
277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姚力
- 作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国计民生发展的国家战略,健康中国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展开。十年来,健康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中,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点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及开展全民健康行动等举措,健康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摘要[ Word 31131778.0 KB ] 2022 Vol.29 No.5 页码:
|
|
- 聂文婷:中共十八大以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成就与启示
310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聂文婷
-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改革强军战略,领导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通过着力解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完成革命性重塑,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得到整体性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这些成就启示我们:坚定不移继续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必须坚定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强化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扭住战斗力标准,持续凝聚改革的强大合力。
- 摘要[ Word 23156102.0 KB ] 2022 Vol.29 No.5 页码:
|
|
- 于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
278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百余年来,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效法欧美”“走俄国人的路”“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和转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天生弊端,也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与体制障碍,是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彻底改变世界面貌的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
- 摘要[ Word 19693238.0 KB ] 2022 Vol.29 No.5 页码:
|
|
- 龚云:社会主义发展史视域下当代中国的成就与经验
289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龚云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农业大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奇迹,极大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了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正确对待资本等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最光彩夺目的篇章,系统总结其成就和经验,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前进。
- 摘要[ Word 30983678.0 KB ] 2022 Vol.29 No.5 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