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文: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41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文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编者按]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 举行。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摘要[ Word 7174330.0 KB ] 2022 Vol.29 No.6 页码:
|
|
- 欧阳雪梅: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266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欧阳雪梅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编者按]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 举行。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摘要[ Word 6196998.0 KB ] 2022 Vol.29 No.6 页码:
|
|
-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正确党史观和理论品质
115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宋月红
-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国家和人民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历史性贡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决议是指
- 摘要[ Word 3982678.0 KB ] 2022 Vol.29 No.1 页码:
|
|
-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同前两个历史决议的辩证关系
132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金才
-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国家和人民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历史性贡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决议是指
- 摘要[ Word 2474305.0 KB ] 2022 Vol.29 No.1 页码:
|
|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国际战略的世界情怀
139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巧荣
-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国家和人民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历史性贡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决议是指
- 摘要[ Word 3489050.0 KB ] 2022 Vol.29 No.1 页码:
|
|
- 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于新时代研究的指导意义
166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爱云
-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国家和人民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历史性贡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决议是指
- 摘要[ Word 2365267.0 KB ] 2022 Vol.29 No.1 页码:
|
|
- 石佳: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研究述评
247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石佳
- 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研究,呈现出“深耕历史、鉴史知新”的整体面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与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紧密相连, 紧紧围绕建党百年和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成果,深入探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历程、成就和经验:一方面,彰显当代关怀,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重要理论问题研究不断拓展; 另一方面,厚植历史底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学科重点领域研究稳步推进。总体来看, 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学科研究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文献史料与史学理念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广阔发展空
- 摘要[ Word 31660332.0 KB ] 2022 Vol.29 No.5 页码:
|
|
- 宋月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时代国史研究——第二十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述评
288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宋月红
- 为在新中国史研究中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以下简称当代中国研究所)、新疆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于2022年9月28日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新时代国史研究”的第二十二届国史学术年会。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从多学科、多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奠基、开创和发展,以及在新中国史上的战略地位、意义与作用,推动了新中国史研究创新发展。
- 摘要[ Word 5793619.0 KB ] 2022 Vol.29 No.6 页码:
|
|
- 周红:2018年以来国内学界关于中俄关系研究述评
144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周红
- 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发展方向,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的稳步提升、双边务实合作的不断深化,中俄关系研究始终保持较高热度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在质与量上均有提升;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日趋多样;研究内容日渐丰富且研究深度有所加强,围绕中俄关系历史积累、内在逻辑、发展动力的研究更为系统,对双边经济关系及具体合作领域的研究有序推进,人文合作研究方兴未艾,涉及地方合作、北极开发等热点问题的创新性成果频现。与此同时,研究在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 摘要[ Word 10754489.0 KB ] 2023 Vol.30 No.4 页码:
|
|
- 李夏: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研究述评
147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夏
- 202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研究,既密切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建设、改革开放等重要学术议题,也集中关注政治制度、政治人物、国防与军队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接管与政权建设、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与政治动员等政治史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政治史研究的前沿视角有政治概念史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叙事研究、毛泽东著作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妇女解放与家国关系研究等,持续为政治史研究带来新意与活力。今后继续推进学科建设,既要深化对大历史观的认识,也需要学界在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方面共同努力。
- 摘要[ Word 9875335.0 KB ] 2023 Vol.30 No.5 页码:
|
|
- “新中国工业遗产与红色文化传承”研讨会在青海海晏原子城召开
139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陈东林
- 2023年8月12—13日,“新中国工业遗产与红色文化传承”研讨会在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基地——青海海晏原子城召开。本次研讨会得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主题学术活动的支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国史学会当代工业遗产研究分会、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核工业221离退休人员管理局、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党校承办。
- 摘要[ Word 1278445.0 KB ] 2023 Vol.30 No.5 页码:
|
|
- 潘娜: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研究述评
225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潘娜
-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历史演进,深入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程、经验和成就,尤其是新时代十年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总体上看,学科主体性显著增强,重点热点问题研究的学术思想性趋于深化,细分领域研究各具特点,新兴领域研究蓬勃开展,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凸显,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有一定拓展。从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研究应着力
- 摘要[ Word 1465568.0 KB ] 2023 Vol.30 No.6 页码:
|
|
- 李二苓: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述评
134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二苓
-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热度持续,有许多突破性进展:以新时代、共同富裕为对象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以社会史为视角考察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日益凸显;以社会治理为研究重点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城乡关系史、医疗社会史、体育史、性别史等领域涌现出了大批创新性研究成果。作为新兴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城市史等初创领域还存在系统性不足的问题。未来,学界应继续深入总结中国社会建设经验,阐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民生发展的动人故事,更好地服务于党和
- 摘要[ Word 1397280.0 KB ] 2023 Vol.30 No.6 页码:
|
|
- 曲爱国:捍卫“两个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230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曲爱国
- 现代化始终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核心内容。进入新时代后,我军开启了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新征程。新时代十年,强军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其决定性因素就是习近平主席的核心领航。习近平主席以全新的定位确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以全新的思维明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本框架,以全新的理念确定中国式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路径。新时代十年,习近平主席统领全军走出了一条承继传统、同步时代的中国式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道路。
- 摘要[ Word 3274525.0 KB ] 2023 Vol.30 No.2 页码:
|
|
- 朱佳木: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鼓舞和指引下推动新中国史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227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佳木
- 学习习近平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笔谈2022年12月8日,推动新中国史研究事业繁荣发展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在当代中国研究所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学会全体同志、向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在会上宣读了贺信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高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先后发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
- 摘要[ Word 2052528.0 KB ] 2023 Vol.30 No.1 页码:
|
|
- 杨胜群:深化新中国史研究 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
214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杨胜群
- 学习习近平致国史学会成立30 周年贺信精神笔谈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工作,特别是强调全党要通过学习、总结和研究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坚定历史自信。他还明确指出,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中,他提出:国史研究工作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新宣传形式,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
- 摘要[ Word 3200027.0 KB ] 2023 Vol.30 No.1 页码:
|
|
- 王炳林:构建新中国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223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炳林
- 学习习近平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笔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国史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进一步团结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 摘要[ Word 3725183.0 KB ] 2023 Vol.30 No.1 页码:
|
|
- 辛向阳:研究国史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265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辛向阳
- 学习习近平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笔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学会发来贺信:“希望国史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进一步团结全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创新宣传方式,加强教育引导,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这指出了国史研究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新时代国史研究指明了方向。我这里着重谈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 摘要[ Word 3112784.0 KB ] 2023 Vol.30 No.1 页码:
|
|
- 宋月红: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新中国史研究繁荣发展
207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宋月红
- 学习习近平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笔谈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中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同时是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在新中国史研究、宣传和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阐明这一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规律性认识,主要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中国史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
- 摘要[ Word 3719628.0 KB ] 2023 Vol.30 No.1 页码:
|
|
- 周进|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历程、主要成果与重要经验
245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周进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从理念到蓝图,从方案到实践,从愿景到现实,从谋篇布局到精耕细作,已经发展成为惠及全球发展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积累了值得珍视的重要经验。
- 摘要[ Word 10222835.0 KB ] 2023 Vol.30 No.3 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