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就和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述评会在长沙召开
李正华在致辞中表示,通过何种路径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必须始终直面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破除了一道又一道阻碍,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追求现代化目标的成就和经验,研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机遇、新挑战,是广大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会主旨发言阶段,当代所原副所长张星星围绕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与经验,重点就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发表了观点。他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和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着力促进跨行政区划、跨经济单位、跨地理空间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所原副所长武力围绕中国共产党建立与发展新中国的历史经验,重点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解放思想强调的是认识问题,实事求是强调的是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化并不断发展,就在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传统思想禁锢,并以实际有效的行动将解放思想的成果落到实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以下简称马研院)副院长龚云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民主追求。他认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推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百年党史、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中国民主模式。
马研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聚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从理论指导、制度建设、辩证思维、依法治国、人民利益、文化传承、吸收借鉴、治理能力建设八个方面,深刻总结了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湖南工商大学副校长易棉阳就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谈到,“三位一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维护国家基本秩序的物质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国家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一环。分配制度是公平与效率的保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马研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规律。中华民族经历了由辉煌而衰落、由衰落而复兴、因复兴而辉煌的发展。这一辉煌不是原来辉煌的简单回归,而是更高意义上的一种辉煌,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展开的,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规律的辉煌,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云峰从百年党史的宏观视野,考察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卓越贡献。他认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源头,对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韩旭就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百年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权建设的历史是百年党史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对建立一个新型国家、推进国家制度体系的建构作了大量探索,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当代所社会史研究室主任李文、外交史与港澳台史研究室主任王巧荣等专家在大会发言中还分别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建党精神、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发表了见解。
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参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自身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新进展。当代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张金才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此次会议由当代所、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当代所政治史研究室、《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政治与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王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