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叶新璐: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考察——以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为例
    18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叶新璐
  •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是观察这一历史进程的独特窗口。对会议文本的分析表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从搭建改革主体架构、确立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到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呈现三个阶段阶梯式推进的清晰脉络;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始终锚定总目标一以贯之,坚持多层次有重点系统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在改革中的主线位置;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在于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改革决策、推进和落实机制,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实施过程和改革成效
  • 摘要[ Word 9976201.0 KB ] 2025 Vol.32 No.4 页码:
  • 王道征:新时代以来海外对中国科技创新的认知与评价
    12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道征
  • 新时代以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引起海外广泛关注。海外学者、智库和媒体聚焦中国科技创新的生成逻辑、重大价值和发展前景,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著作、研究报告、论文和新闻报道。海外研究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有理论、历史和实践支撑,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推进,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也源于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科技创新实践;既有国家科技发展的内生需求,也有对国际形势新变化的回应。中国的科技创新在推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而言,海外相关研究
  • 摘要[ Word 10252947.0 KB ] 2025 Vol.32 No.4 页码:
  • 朱潇潇 张澜:比较视野下俄罗斯与美国学界的陈云经济思想研究评析
    14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潇潇 张澜
  • 陈云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其经济思想不仅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而且被俄罗斯和美国学界持续关注。由于文化背景和研究习惯的不同,两国学者对于陈云经济思想的认知和方法论上又存在明显差异。俄罗斯学界注重陈云经济思想的历史性和实践性,研究集中于陈云经济思想的历史背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对俄罗斯发展的启示;美国学界则更偏好从起源和比较的角度来阐述陈云经济思想的产生过程。将二者的研究视角进行对读并互为补充,有助于深入理解陈云经济思想的当代作用与世界意义。
  • 摘要[ Word 10892123.0 KB ] 2025 Vol.32 No.4 页码:
  • 邓宏琴:陈云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12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邓宏琴
  • 作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奠基阶段,“一五”“二五”期间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早期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在这一时期,陈云关于农业工作的思想与实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战略框架和人多地少的结构性困境下,以提升土地产出率为核心,在农业生产中融合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要素,通过劳动力的密集投入实现农业增产;在保持财政平衡的理念下,保障国家积累的同时注重改善农民生活、减轻农民负担,照顾农民的利益和需求。这种实践,既为我国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原始积累,也为后续农村改革提供了制度经验借鉴,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经济
  • 摘要[ Word 7538861.0 KB ] 2025 Vol.32 No.4 页码:
  • 龚浩:“一五”时期财政改革中的权责重塑——“六条方针”及其历史价值
    10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龚浩
  •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合理界定财政权责至关重要。在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收支平衡是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标志。然而,1953年“一五”计划刚启动时就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面对这一危机,中央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增收减支措施,另一方面深入剖析成因,形成了“六条方针”重要财政工作思想,并在此指引下稳步推进明晰财政权责的改革工作,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一五”时期,财政改革成效显著,财政的稳定运行支撑了“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六条方针”是新中国财政改革实践的经验结晶,其强调明晰财政权责的思路,为当下构建
  • 摘要[ Word 8540074.0 KB ] 2025 Vol.32 No.4 页码:
  • 朱领:1965—1966年“三查”节约运动探析
    9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领
  • 为有效缓解生产资料匮乏的状况,更好地完成1966年度国民经济生产计划,1965年1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以清查物资、设备和流动资金为目标的“三查”节约运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国家计划委员会及时了解地方进展情况,优化指导意见,以便更好地指导运动推进。“三查”节约运动中清理出来的物资,通过展览会、调剂会和直接调剂等方式用于支援三线建设和地方工农业发展。该运动有效提升了物资的利用效率,是党和政府实现物资有效再分配的积极尝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物资管理体制运行中的不足。
  • 摘要[ Word 7568601.0 KB ] 2025 Vol.32 No.4 页码:
  • 李洪河 吴佳齐|承载与守护:新中国档案工作研究(1949—1959年)
    10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洪河 吴佳齐
  • 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工作十分薄弱,从收集整理到保管利用尚没有统一的规范,大多数地区甚至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为此,党和政府在统筹规划的同时借鉴苏联经验,逐步实现了档案立卷归档工作的系统化与制度化,积极建立并完善了档案组织机构,培养了大批档案干部,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档案工作体系,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档案工作作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一部分,不仅为党和国家制订各项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新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成为党和国家历史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同时也
  • 摘要[ Word 9901095.0 KB ] 2025 Vol.32 No.4 页码:
  • 邹宇:天津市鲁迅奖章读书运动的历史考察
    3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邹宇
  • 鲁迅奖章读书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民读书运动。此次运动涵盖各个年龄段人群,以阅读各类红色书刊为主要内容,对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天津作为开展鲁迅奖章读书运动的重要城市之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重点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及团委等相关单位的协作、宣传动员作用,确立了“市级—区级—基层”三级指导机制;采取以宣传为主,指导阅读、征文、报告会等诸多形式协同的动员方式;确立“读书光荣”的激励机制,自上而下开展读书活动,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发挥了重要作
  • 摘要[ Word 9030747.0 KB ] 2025 Vol.32 No.4 页码:
  • 贺之杲:欧洲学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评析
    3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贺之杲
  • 现代化是一种人类文明形态,是一种发展战略路径,是一种历史演变现象。随着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正成为显学,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脉络、科学内涵和世界意义备受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欧洲学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从时间向度来看,欧洲学界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历史与未来的时间维度来观察,既有历史延续性又有未来指向性。从内涵维度来看,欧洲学界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性、以人民为中心等内涵。从世界意义来看,欧洲学界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全球公共产品,
  • 摘要[ Word 8859354.0 KB ] 2025 Vol.32 No.4 页码:
  • 黄山 | 走向开放:中国重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历程
    4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黄山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最晚复入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也是首个进入的世界主要经济组织。中国重返该组织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意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愿先驱逐台湾当局再展开谈判,中国在同该组织接触两次后搁置了重返进程。第二阶段,中国实行大规模引进计划,破除“外无外债”的观念;虽然对遵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若干规则仍存顾虑,但在国际商业贷款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拓展大规模引进计划的资金来源,决心重返该组织并开始谨慎准备。第三阶段,严重的财政赤字和外汇赤字导致中国
  • 摘要[ Word 11284319.0 KB ] 2025 Vol.32 No.4 页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