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浅析澳门回归15年“一国两制”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40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齐 鹏 飞
  • 澳门回归15 年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走出了一条既继续保持其作为内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又发挥其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国际化的区域性经济贸易服务平台的区位优势的经济发展道路,不断丰富和深化了“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具体内容。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澳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 摘要[ Word 0.0 KB ] 2014 Vol.21 No.6 页码:
  • 政府行为与产业结构演进——基于固定资产投资视角的考察
    40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 丹 莉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各项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变化最大的是来自于政府的投资。新中国成立之初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路线,在严重缺乏积累的前提下,政府的直接投资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绝对重点。巨额的政府投资带来了新中国产业结构的跳跃式调整,但这种模式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政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式灵活多样,投资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由直接转为间接。从20 世纪90 年代起,得到政府投资最多的国有
  • 摘要[ Word 0.0 KB ] 2014 Vol.21 No.6 页码: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其启示
    91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曹光章  林 楠
  •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史上的一段光辉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奠定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争相践行,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这些成就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开了好头,奠定了基础。研究这一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史,对于我们解读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 摘要[ Word 0.0 KB ] 2014 Vol.21 No.6 页码: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86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 登 德
  • 20 世纪50 年代,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这一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文化交流紧密围绕外交活动展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式、内容、数量、规模上既不同于汉唐至明前期盛世之际的古代中国,也有别于为寻求救亡图存的途径而向西方学习的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对外文化交流存在不平衡性,以中国主动吸收和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官方和民间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但民间形式大多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为中国打破西方封锁、树立新中国在国际
  • 摘要[ Word 0.0 KB ] 2014 Vol.21 No.6 页码:
  • 20世纪60年代初期苏联驻华商务机构撤销问题的历史考察
    42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汪 振 友
  • 20 世纪50 年代,按照中苏贸易互惠协议,苏联政府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地建立了商务机构,从事贸易管理事务,为中苏友好和双边经济合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60 年代中苏论战扩大到国家关系领域,中国在“伊塔事件”后采取主动措施要求苏联关闭其驻新疆、黑龙江等四地的使领馆,并撤销了苏联驻华商务机构,使双方关系更趋紧张。苏联驻华商务机构的撤销是中苏关系全面紧张和双边贸易额急剧萎缩的必然结果。
  • 摘要[ Word 0.0 KB ] 2014 Vol.21 No.6 页码:
  • 1949~1952年湖北省农村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探析*
    43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石 武 英
  • 从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 年12 月土地改革结束,是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体系的构建时期。为了有效地整合新解放区的农村基层组织,中共开始在新区农村大力选拔和培养农村干部。湖北省在政权初建、干部奇缺的情况下,通过举办短期培训、采取群众路线与领导审查相结合等方式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农村干部,选拔过程注重全面性和客观性, 体现了中共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特点,充分运用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它促进了农村基层政权的改造和建立,使干部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密切了干群关系,为农村的社会变革打
  • 摘要[ Word 0.0 KB ] 2014 Vol.21 No.6 页码:
  • 1949~1966年干部保健工作论述*
    64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 凛 然
  •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保健工作缘起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苏联经验的学习,全国性的干部保健制度很快得以确立。不过,保健工作本身却长期在“扩大”与“缩小”、“发展”与“取消”之间摇摆不定。1960 年前后,因“大跃进”后期出现了干部体质下降问题,各地开始重新加强保健工作,但终因毛泽东的严厉批评而终止。这一阶段干部保健工作的开展,对保障干部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由于监督和管理不到位,一些地区在保健工作中出现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助长了少数干部的生活特殊化。
  • 摘要[ Word 0.0 KB ] 2014 Vol.21 No.6 页码:
  • 陈云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导性意见的思想基础与来源
    40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宋 月 红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发表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决议起草前后,陈云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不仅为确立决议起草的政治前提与思想基础做出了历史贡献,而且为决议的起草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直接影响了决议的形成。这些思想认识成果是陈云的历史观、具有唯物辩证法意义的“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方法,以及关于学习问题和对待错误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的运用和发展。
  • 摘要[ Word 0.0 KB ] 2014 Vol.21 No.6 页码:
  • 浙江嵊泗行政隶属关系调整及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
    57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 健  贾璐阳
  •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市的行政区划也随之进行了相应调整,特别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市辖域面积的扩展奠定了当今城市的基本版图。期间,为保证鱼副产品供应,国务院曾将浙江省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后因台海局势发生变化,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又将之重新划归浙江省。这一变动不仅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嵊泗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困难,而且对上海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功能的完善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这一变动凸现出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区划调整中政府对政治因素的考虑;其次,体现出在改革开放之前上海城市功能日趋单一,
  • 摘要[ Word 0.0 KB ] 2014 Vol.21 No.6 页码:
  • 中国梦理念对中国特色国家统一理论的贡献
    71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  琦
  • 中共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理念,并就两岸关系提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从中国梦与台湾前途的关系着手,阐述了两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从“坚持”、“尊重”、“共享”、“协商”等方面对如何走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共圆中华民族复兴梦进行了多次阐述。习近平关于两岸共圆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作为新一届政府两岸政策思路和主张的集中阐述,已基本形成比较全面、完备的系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做出了新的贡献。它既对宏观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和掌握两岸主导权有战略指导意义,又对当前如何坚定不
  • 摘要[ Word 0.0 KB ] 2015 Vol.22 No.1 页码:
  • 试析空军入闽的经过及其对时局的影响
    57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钟 兆 云
  • 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当局曾不断派飞机袭扰东南沿海,空军入闽被提上日程,彭德怀五次提出空军入闽计划,但都因故搁浅。直至1958 年7 月,中东事件爆发,台湾当局叫嚣支持美英对黎巴嫩、约旦的侵略行动,并加速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在此背景下,空军入闽才得以遂行。空军入闽不仅为炮击金门奠定了基础,为此后处理和解决台海危机提供了借鉴,而且还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统一祖国的决心,粉碎了美国妄图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
  • 摘要[ Word 0.0 KB ] 2015 Vol.22 No.1 页码:
  • 美国台海巡防政策调整与中美关系解冻
    63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 庆 成
  • 1969 年,美国因国防预算削减,决定撤出在台海执行固定巡逻任务的两艘驱逐舰,但此举被正试图改善对华关系的美国政府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这一行动被作为向中国展示其善意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此举给台湾当局造成极大疑虑,并不断向美国进行抗议和交涉。然而,美国政府并未改变决定。这一举措促进了中美关系的解冻,同时也加深了台湾当局对美国政府的疑虑和不信任。
  • 摘要[ Word 0.0 KB ] 2015 Vol.22 No.1 页码:
  • 1963~1969年中古两国科学院的科技合作
    60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 勇 忠
  • 1963~1969 年中古两国科学院的科技合作是两国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土壤专家组的工作对古巴土壤学科的建立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双边关系出现波动时也未曾中断。它是中古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 摘要[ Word 0.0 KB ] 2015 Vol.22 No.1 页码: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