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的历史演进
    51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维?芳 
  • 新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为突破口,直接推动了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的一系列变革。就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而言,主要表现在:选拔任用标准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四化”方针前提下,注重干部工作实绩的内涵不断丰富;选拔路径和程序实现了从“关门选拔”到“公开选拔”、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相关监督渠道日益多元,规章日益完善。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对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也折射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 摘要[ Word 37.0 KB ] 2017 Vol.24 No.1 页码:
  •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扶贫政策的演进及特点
    36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天?华
  •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演进大致分为:体制变迁带动、项目开发推进、八七扶贫攻坚、重点扶持特困地区和脱贫攻坚决胜五个阶段。其特点表现在政策的演进始终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政策的选择凸显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差异性,差别化政策展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政策的发展趋向全方位、多维度的格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扶贫政策的演进启示我们,必须始终从战略高度认识民族地区扶贫政策的意义,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
  • 摘要[ Word 35.0 KB ] 2017 Vol.24 No.1 页码:
  • 1957~1965 年河北省城市社会救助研究
    32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高冬梅  邓 莎
  • 1957~1965 年河北省各城市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贫困群体。囿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基本依据绝对贫困标准将孤老病残等弱势群体、多子女或因病不能劳动的贫困者、精简职工及其家属、四类分子及在押犯家属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政府救助分为对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精神病人等的院内救助和对城市贫民、残疾人等的院外救助。此时期政府对城市社会救助的管理,尽管曾发生过偏差,但总的趋向是更加规范和细化;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基本保障了困难人群的生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救助的一些政策、措施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 摘要[ Word 47.0 KB ] 2017 Vol.24 No.1 页码:
  •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处理在新疆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侨民问题的经过
    49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顿?时?春
  •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在新疆的巴基斯坦侨民和阿富汗侨民的政策几经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大多数巴基斯坦侨民和阿富汗侨民为中外混血儿,持有效国籍证件者少,且愿意加入中国国籍,中国政府采取了争取他们自愿加入中国国籍的政策。三大改造后直到 1959 年底,部分“入籍外侨”要求退籍,中国与巴基斯坦政府关于外侨问题发生分歧,对此,中国政府主要采取了教育和挽留的政策。1960 年后,为改变中国在外交上的被动与孤立局面,中国政府开始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国协商解决外侨问题。
  • 摘要[ Word 33.0 KB ] 2017 Vol.24 No.1 页码:
  • 巴基斯坦政府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及其变化
    37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邓?红?英
  • 中印边界冲突对南亚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巴基斯坦选择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和与中国建立事实上的战略合作关系。实际上,巴基斯坦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经历了从联印制华到联华反印的转变,这一变化是巴基斯坦在外交困境之下的现实主义选择,也体现了巴基斯坦对中国的认同和信任。这些认同和信任正是巴基斯坦走向与中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
  • 摘要[ Word 39.0 KB ] 2017 Vol.24 No.1 页码:
  •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究竟多少人——对《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一处史实的考订
    34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储?著?武
  • 1956 年 1 月 14 日,周恩来总理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所做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人数表述为 51 人,与 1955 年 6 月学部成立时国务院公布的 61 人不符。很明显,报告对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人数的记述存在着不准确的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各种文献选编者沿袭了 50 年代报告不准确的表述。尽管这一失误不会影响报告的重要历史意义,但还是应将其纠正过来。
  • 摘要[ Word 31.0 KB ] 2017 Vol.24 No.1 页码:
  • 1949 ~1989 年《人民日报》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解析
    57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 瑾  文世芳
  •     虚无主义概念传入中国后,演化出几种不同类型,主要有:否定一切、消极颓废的虚无主义;以世界主义面目出现的民族虚无主义;否定民族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在虚无主义的基础上,1974 年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被提出,1979 年陈云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历史虚无主义,1983 年有人从如何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如何正确评价党的领袖的角度提出邓小平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989 年江泽民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从概念演化可见,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色彩越来越浓,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
  • 摘要[ Word 39.0 KB ] 2017 Vol.24 No.2 页码:
  • 第一次全国普选运动中的妇女发动
    49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致?森
  • 第一次全国普选运动开始后,有的试点地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认真发动妇女,保证了妇女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出的代表也具有广泛代表性。但有的试点地区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把妇女吸引到普选工作中来,因而这些地区妇女参加普选的比例很低,普选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严重影响了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权的实现。发现上述问题后,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将发动妇女参选列入工作计划、多方位宣传动员妇女参选、帮助妇女克服参加选举大会的困难等。由于措施有
  • 摘要[ Word 36.0 KB ] 2017 Vol.24 No.2 页码:
  • “一五”计划与洛阳工业基地建设
    104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丁?一?平
  •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 项工程”有 6 项安排在洛阳,洛阳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洛阳工业基地的建立,既是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也对国家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改变了国家机械工业的布局,带动了地方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培养了人才。同时,洛阳工业基地的建设也有重要的历史经验值得总结:中央主导下的经济开发对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党员干部和工人的团结与艰苦创业的主人翁精神是事业成功之本;学习模仿、消化吸收是自力更生和改革创新的基础;干部、科技人员的培养
  • 摘要[ Word 39.0 KB ] 2017 Vol.24 No.2 页码:
  • 20 世纪 60 年代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关于“部院合并”问题的探讨
    58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姬?文?波 
  • 1960 年底,为加速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经中央批准,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集中组建了国防部第六、第七、第十研究院,国防工业部门陆续建立了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机械工业部,科研试制与工业生产的矛盾不断出现。1962 年,国防工业部门的领导提出了“部院合并”的建议,由此在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内部引发了长时间的讨论,“部院合并”成为一个周期性反复的问题,对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摘要[ Word 48.0 KB ] 2017 Vol.24 No.2 页码:
  • 1965 年来沪越南留学生考述
    47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陈德军  杨健璎    
  • 自 1965 年初春,越南战争持续升级。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越南民主共和国决定派遣三千余名学生来华学习。中国政府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克服诸多困难接受并妥善安置了来华越南留学生,有力地支援了越南的抗美斗争。但冷战背景下开展的高等教育援助,注定其价值取向不只是一种文化交流,更兼具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考量。其后不久 ,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以及国际政治形势出现的错综复杂的变化,这些越南留学生在上海的学习被迫戛然而止。
  • 摘要[ Word 0.0 KB ] 2017 Vol.24 No.2 页码:
  • 新时期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以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为突破口
    41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殷?瑞?航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徐徐拉开了序幕。作为这一时期最为活跃的改革主体——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既具有文化体制改革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从 1978 年开始的艺术表演团体改革首先从调整布局、裁减冗员开始;随着 1983 年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引入,改革深入到艺术表演团体经营权的层次;1988 年后,进一步在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上引入了“双轨制”,为文化体制特别是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初步注入了市场因素。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实践,为现阶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 摘要[ Word 37.0 KB ] 2017 Vol.24 No.2 页码:
  • 关于“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研究的几个问题
    50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孙?泽?学
  • 学术界对“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研究中,关于这一方针提出的时间及方针是何时公开提出的、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发言中是否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提出时间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经过梳理史实,“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是周恩来 1954 年 12 月初在会见外宾时明确提出的;在党内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是刘少奇,在国际会议场合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是郭沫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发言中并未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但他在与一些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中表达过中国和平解放台湾的立场;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周恩来于 1955 年 12 月
  • 摘要[ Word 40.0 KB ] 2017 Vol.24 No.2 页码:
  • 1955~1965 年中国对非洲贸易研究
    47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余伟斌  刘 雯
  • 1955~1965 年是中非关系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中国以亚非会议为契机,根据“贸易先行”的指导思想,通过贸易代表团互访、举办商品展览会、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等方式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接触,有力地推动了双方贸易关系的发展。十年间双方的贸易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政府紧紧围绕非洲国家的现实需要,实施诸多维护非洲国家利益的举措,彰显了贸易往来的援助性质。尽管双方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较小,但是它具备推动建交、增进中非互信、增强中国软实力等方面的政治意义,而且从长远来看为南南合作模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摘要[ Word 39.0 KB ] 2017 Vol.24 No.2 页码:
  • 1963 年河北省水灾的救助工作述论
    48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郭庆然  连少甫
  • 1963 年河北省中南部发生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内到省外,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全民动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灾害救助工作,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回顾党和政府的救助举措,总结分析灾害救助工作的经验,对当今灾害治理与救助工作不无裨益。
  • 摘要[ Word 32.0 KB ] 2017 Vol.24 No.2 页码:
  • 1966~1976 年农村粮食生产及产量研究——以山东省滕县为中心
    73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其?科
  • 1966~1976 年间,山东省滕县并没有因“文化大革命”运动而停止粮食生产,运动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前三年,粮食产量明显下降。但随着社会和生产秩序的逐渐稳定,粮食生产逐步恢复并有所发展,只是与国家、农民期望值及粮食生产自身发展应达到的水平相比,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了许多。滕县是当时粮食生产先进县,对其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考察,并与山东省及全国的情况作适当比较,可以分析出“文化大革命”运动对于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可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 摘要[ Word 56.0 KB ] 2017 Vol.24 No.2 页码:
  • 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这条生命线、幸福线——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论述
    40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邸?乘?光
  •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长期坚持,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是因为这条基本路线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客观依据形成和确立的,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因为这条基本路线以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顺应了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更是因为这条基本路线形成和确立以来的全部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持这条基本路线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这条生命线、幸福线,关键是要确保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不动摇
  • 摘要[ Word 28.0 KB ] 2017 Vol.24 No.3 页码:
  • 中共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展及成效
    33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金?才 
  •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能;依法决策机制不断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通过不懈努力,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正在逐步建成。
  • 摘要[ Word 40.0 KB ] 2017 Vol.24 No.3 页码: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