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宋平关心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国史研究二三事
60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陈东林
- 宋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重大经济建设决策和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有着特殊的感情。自当代中国研究所 1990 年成立以来,宋平就对当 代中国研究所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重要的支持,曾多次听取邓力群和历届所领导的汇报,从 办所方针、科研项目、干部调配到后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代表中央给予 了支持,曾两次亲临当代中国研究所视察工作、两次来当代中国研究所参加重要学术和纪念 活动;从立意、内容、编写、体例和送审等各个方面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编纂工 作,多次和编纂负责
- 摘要[ Word 57.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当代中国史事业的奠基人——胡乔木
89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邱敦红
- 胡乔木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 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除了在中共党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外,胡乔木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史事业也付出了大量心血,集中体现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成立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研究的诸多指导方面。其中,在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的过程中,胡乔木发挥了关键作用,他 一方面积极呼吁成立当代中国研究所,另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 建议。为了进一步开展好国史研究,胡乔木从方法论等角度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推动了 国史事业的蓬勃发展。
- 摘要[ Word 70.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民法典》:民事权利的保障书和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国民事立法新的里程碑和集大成者
66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万其刚? ?李林川?
- 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 定与实施,于 1954 年、1962 年、1979 年、2001 年和 2014 年先后五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民 事权利的保障书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 中国人的夙愿,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是中 国民事法律制度成熟定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
- 摘要[ Word 170.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20 世纪 50 年代北京城市规划的决策与实践——以工业区的规划建设为中心
69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扬
-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的人民政权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首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北京市确定了“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及“服务于人 民大众、服务于生产、服务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总体方针。发展工业则成为落实新生人民政 权执政理念的具体实践。从入城之初接管工业,直至 1958 年的工业“大跃进”,北京的工业 布局初步定型。
- 摘要[ Word 102.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农田水利建设的 成就与基本经验
73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安峰
-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农田水利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党和政府的领导 下,中共云南省委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大规模地兴建了灌溉和防洪除涝工程,还大力发 展城乡供水工程和民族地区的治水工作,进行水力发电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改善生态 环境等,各项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为云南工农业发展 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 摘要[ Word 130.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新法 接生的推广及意义
85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洪河? 王威振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极其落后的旧法接生不但严重威胁着产妇和婴儿 的生命安全,而且阻碍了东北地区政治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此,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在东 北地区及时组织部署并大力开展新法接生的推广工作。这一工作既促进了新法接生知识和技 术的普及,降低了东北各地产妇及婴儿的死亡率,又增强了民众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认 同,为党和政府推进基层政权建设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 摘要[ Word 96.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1951—1965 年西藏城镇人口研究
90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关浩淳
- 西藏和平解放近 70 年来,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51—1965 年,在政治 制度变革、经济发展、医疗条件改善、人口迁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西藏城镇人口规模突 破过去长期近乎停滞的态势而有所增长,人口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其中,“一江两河”中 部流域、藏东、藏北等地城镇人口呈现不同的地域和阶段性变化特征。西藏城镇人口的增 长,不仅为社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也增加了社会生活需求,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和 市场繁荣,推动了公共机构的设立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强了民族团结,使得边防更加巩 固、城镇更具活力。
- 摘要[ Word 103.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20 世纪 50 年代国营企业职工福利 制度的调整与探索
86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黄岑玥
-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在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福利经费 超支和浪费等问题。为更好地将改善福利与发展生产相结合,20 世纪 50 年代,党和政府探 索并尝试了规范福利开支、鼓励职工自办福利等方式,不断推动职工福利从国家“包下来” 转向国家、企业、职工合理分担的模式。在探索过程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在发展生产的基 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的方针,指导国营企业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保证了国营企 业职工福利制度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
- 摘要[ Word 116.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农业改造研究
86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苏? 泽? 龙
- 近代以来,国人曾尝试通过引进良种、提高种植技术、开展乡村改良运动等 方式进行传统农业改造,力求达到改变农村社会的目的,但收效甚微。新中国成立初期,互 助合作的开展解决了土地改革后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出现的个体劳动在畜力、农具、资金等 方面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风险的能力,根 除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些弊病和保守思想,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效率。事实证 明,互助合作与推广农业技术相结合是土地改革后改造传统农业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变革。
- 摘要[ Word 87.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1959 年中国与几内亚建交历程述略
66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孟?瑾
- 1959 年 10 月 4 日,中国与几内亚正式建交。独立后的几内亚为了打破法国的 压制政策,奉行“积极的中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积极与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 立联系,并广泛开展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外交活动。中几建交一方面帮助几内亚度过了法国 对其全面封锁的困难时期,另一方面也为迫切需要打开外交局面的中国提供了突破口,并为 此后的中非合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 摘要[ Word 106.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周恩来
55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曹? 应? 旺
- 1952 年底,周恩来总理兼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领导全国的卫生 防疫工作。他重视“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把人民身体健康看成最 大的财富,重视防疫工作及治疗常见病,重视广大农民的医疗卫生工作,提倡晚婚和计划生 育。他强调卫生工作要以预防为主,主张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求管理好水、粪的卫生; 要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他还提出中西医要团结、要结合 的问题。重温周恩来关于卫生防疫工作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对认识当前中国的防疫、抗疫工 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摘要[ Word 99.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金寨梅山水库移民安置研究
68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亮
- 梅山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之一,涉及 3 万多名移 民的安置。在移民安置过程中,梅山水库移民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 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注重前期试点与宣传动员,政策层层推进;统筹兼顾群众的当前利益与 长远利益。梅山水库移民安置的经验对全国其他库区移民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 摘要[ Word 121.0 KB ] 2020 Vol.27 No.4 页码: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