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周云 孟鑫珂:新中国成立初期全民国防教育探微——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广东为中心
    17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周云 孟鑫珂
  •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全民国防教育有了一定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国防形势,国防教育旋即展开。广东的国防教育,总体上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展开,同时也体现出一些地方特点。广东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领导下开展国防教育,内容由警惕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反扑,到逐渐突出“防袭防钻”。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抗美援朝宣传教育的开展加速了国防教育的进程。广东将“防袭防钻”教育与抗美援朝宣传教育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国防教育的地方样态。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主题下,广东通过《南方日
  • 摘要[ Word 9949229.0 KB ] 2024 Vol.31 No.2 页码:
  • 姚力:中国式医药卫生现代化的道路探索与实践经验
    88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姚力
  • 改革开放初期,紧随着“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医药卫生现代化明确了走自己的路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式医药卫生现代化以维护人民健康、推动现代化建设为前进动力,立足国情、坚持卫生工作方针、发挥中医药智慧、锐意改革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式医药卫生现代化的实践证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最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二选择,也是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的现代化之路。
  • 摘要[ Word 9128184.0 KB ] 2024 Vol.31 No.2 页码:
  • 陈礼军:新中国城市蔬菜供应体系变迁的历史考察(1949—1965年)
    84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陈礼军
  • 1949年后,特别是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前后,全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蔬菜供应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必须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党和政府先是做出了城市郊区农业生产应以蔬菜为中心的决策,采取了重视蔬菜储藏和建立有计划的蔬菜购销体制的措施, 接着对城市蔬菜的统购包销制进行了调整;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郊区的蔬菜生产和储藏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经过实践、比较后,在集体经济基础上对城市蔬菜产销体制进行了改革。至此,新中国的城市蔬菜供应体系基本形成。不断调整的蔬菜产销体制在实践层面促进了党和政府对社
  • 摘要[ Word 7747656.0 KB ] 2024 Vol.31 No.2 页码:
  • 郭荣浩: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建立与初步探索(1949—1966年)
    381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郭荣浩
  • 1949—1966年是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建立与初步探索阶段。为了发展新中国的医学科学事业,党和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医学科学领导与研究机构,为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与科研力量支持;制定了一系列医学科学研究计划与发展规划,明确了新中国医学科学研究的重点任务;开展了医学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与世界各国医学科学研究的交流互鉴。1949—1966年,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奠定了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发展格局,推动了药物研制与疾病防治工作取得突破,为控制和消灭重大疾病提供了科学支撑。
  • 摘要[ Word 6833433.0 KB ] 2024 Vol.31 No.3 页码:
  • 谢天 李洪河: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医疗队探析
    386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谢天 李洪河
  •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党和政府根据朝鲜前线实际需要及时做出部署,号召广大医务人员组建志愿医疗队支援前线。经过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较为扎实的组织与动员,志愿医疗队顺利组建,其相关医疗服务工作也渐次展开。各志愿医疗队不仅协助救治了大量伤病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广大志愿医疗队成员的政治思想和医疗技术水平大为提升,为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奠定了人才、技术和制度等基础,为新中国的国家建设积蓄了重要力量。
  • 摘要[ Word 5998247.0 KB ] 2024 Vol.31 No.3 页码:
  • 谢迪斌 孙潇潇: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启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万隆会议
    71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谢迪斌  孙潇潇
  • 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次重大外交活动: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三次重大外交活动生成了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基础:价值指向——和平与合作;重点场域——发展中国家;运用策略——求同存异。之所以能生成新中国外交话语,原因在于坚守和遵循了新中国外交话语建构的深层逻辑:马克思主义外交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平理念、新中国的国家利益需要。三次重大外交活动的话语建构为新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发展确立了框
  • 摘要[ Word 8345150.0 KB ] 2024 Vol.31 No.2 页码:
  • 李聪慧:中缅边界谈判与美国的干预及失败(1950—1961年)——基于中、缅、美、英四方档案的历史考察
    205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聪慧
  •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针对中国对中缅边界采取“暂维现状”的方针,主动给予缅甸军事援助并暗中支持缅北国民党军,旨在加强美缅关系的同时遏制中国。然而, 随着1953年缅北国民党军问题的发酵和1954年中缅关系的快速发展,美国决定暂停援助缅北国民党军和干预中缅边界问题。1956年《民族报》事件发生后,美国再次利用中缅边界未定状况大肆渲染“中国扩张论”。为驳斥美国的诋毁与宣传,中缅双方迅速开展边界谈判并达成系列共识。此后,中缅双方共同进行勘界工作,并成功击垮了缅北国民党军残部。事实上,美国对中缅边界问题干预的失败,
  • 摘要[ Word 8802413.0 KB ] 2024 Vol.31 No.2 页码:
  • 张勉励:1995年中国援外改革的历史考察
    27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勉励
  •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援助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形式,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95年是中国对外援助史和援外改革史上的关键一年。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和援外工作的发展要求,做出全面改革援外方式的重大决定。援外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项目的推行,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援外资金结构和援外方式,为扩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也为中国21世纪“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 摘要[ Word 8921865.0 KB ] 2024 Vol.31 No.4 页码:
  • 郭永虎 王卓亚: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当代中法关系史研究述评
    45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郭永虎 王卓亚
  • 自1964年中法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便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 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当代中法关系史的研究呈现全新面貌,主要表现在中法建交、中法关系发展历程等传统问题上的研究内容趋向细化,研究视角更加多元;中法经贸关系、中法人文交流等重点问题的研究有序推进,相关成果显著增多;涉及“一带一路”框架、中法关系未来走向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频现,紧跟时事热点和前沿领域。目前当代中法关系史研究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学界应进一步强化当代中法关系史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拓宽当代中法关系史的
  • 摘要[ Word 7607001.0 KB ] 2024 Vol.31 No.4 页码:
  • 杨光斌 | 历史政治学与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 以“第二个结合”为例
    219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杨光斌
  • 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编者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
  • 摘要[ Word 13450736.0 KB ] 2024 Vol.31 No.1 页码:
  • 李里峰:中国政治概念史研究的新探索
    98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里峰
  • 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编者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
  • 摘要[ Word 21600935.0 KB ] 2024 Vol.31 No.1 页码:
  • 张金才:近30年来中国当代政治史学科发展概述
    180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金才
  • 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编者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
  • 摘要[ Word 15085385.0 KB ] 2024 Vol.31 No.1 页码:
  • 武力:关于新中国经济史三个问题的思考
    74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武力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
  • 摘要[ Word 19191690.0 KB ] 2024 Vol.31 No.2 页码:
  • 赵学军:当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
    202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赵学军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
  • 摘要[ Word 25513627.0 KB ] 2024 Vol.31 No.2 页码:
  • 龙登高:国企发展史研究三题
    160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龙登高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
  • 摘要[ Word 11528841.0 KB ] 2024 Vol.31 No.2 页码:
  • 张忠民:“公私合营”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179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忠民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
  • 摘要[ Word 15070334.0 KB ] 2024 Vol.31 No.2 页码:
  • 陈金龙:近30年来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363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陈金龙
  • 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 [编者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
  • 摘要[ Word 9204313.0 KB ] 2024 Vol.31 No.3 页码:
  • 欧阳雪梅: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三题
    391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欧阳雪梅
  • 当代中国文化史(以下简称文化史)是新中国史的分支学科,是从国家的角度研究文化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拓展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了文化史研究的内容,推动了文化史研究繁荣发展。文化史研究与时代同行,不断深化、日渐繁荣。对此,笔者拟围绕文化史研究的繁荣发展、“三大体系”建设、热点问题研究这三个主要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深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
  • 摘要[ Word 5875101.0 KB ] 2024 Vol.31 No.3 页码:
  • 朱汉国: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史研究三题
    56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汉国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
  • 摘要[ Word 20299994.0 KB ] 2024 Vol.31 No.4 页码:
  • 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132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文
  •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
  • 摘要[ Word 23599993.0 KB ] 2024 Vol.31 No.4 页码: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