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刘长林 陈文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茶叶产销问题考述
    17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长林 陈文华
  • 新中国成立初期,茶叶出口承担着贸易发展的重要使命。茶业产销管理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中央人民政府设立中国茶叶公司,由国家统筹全国茶叶产销事宜,制定更符合现实国情的产销策略,采取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的方针,大力发展红茶,产销管理中强调公私兼顾。以国营公司统筹指导茶叶种植、采摘和制作,推广机械制茶,提升茶叶品质。茶叶产销管理工作中,党和政府采取逆周期手段,对公私关系进行调整,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 摘要[ Word 8572632.0 KB ] 2025 Vol.32 No.1 页码:
  • 武明明 温艳:1949—1978年新疆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17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武明明 温艳
  • 1949—1978年,新疆农田水利建设经历了在恢复中奠定基础、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在挫折中有所收获三个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调动党政军民学参加农田水利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后勤保障,开展思想动员激发民工劳动热情,举办多种形式的评比竞赛活动,交流农田水利建设经验。这些举措在推动新疆农田水利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农田水利建设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做好前期规划,重视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推广水利技术,重视
  • 摘要[ Word 9182528.0 KB ] 2025 Vol.32 No.1 页码:
  • 曹佐燕:新中国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及其实践的历史考察
    42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曹佐燕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及其实践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一系列新的成绩,积累了丰富成功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着力宣传“人定胜天”,消除民众长期形成的听天由命悲观情绪,兴修农田水利等,力争战胜自然灾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呼吁尊重自然,接受国际救灾援助,大力开展减灾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进入新时代,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积极提供国际救灾援助,引领防灾减灾救灾的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与时俱进,有效保
  • 摘要[ Word 7828266.0 KB ] 2025 Vol.32 No.2 页码:
  • 路子达:1955—1965年“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的发放与豁免
    12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路子达
  • 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学界大多研究将视角聚焦于行政手段而非经济手段,相对忽视了新中国为实现改造付出的经济成本。1955—1965年“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的发放与豁免,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的有偿改造。有偿改造的第一步为1955—1956年的国家垫资。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为降低土地以外农业主要生产资料集体化政策所带来的社员负债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7.4亿元,保障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集体化的稳步推进。第二步为1965年对该项贷款的豁免。大部分国家垫资实质上成为国家购买。豁免
  • 摘要[ Word 7776763.0 KB ] 2025 Vol.32 No.2 页码:
  • 秦颖:三线企业的建设、转型与升级——基于816工程的长时段考察
    14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秦颖
  • 三线建设是党和政府作出的在三线地区开展以备战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工业、交通、国防、科技设施的重大战略决策。816工程是三线建设时期我国建立的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在众多三线企业中颇具典型性,先后历经建设、成功转型与持续发展等阶段:1966—1984年为基础建设阶段,1984—1993年为经营机制的创新与转型阶段,1993—2013年为现代国营企业经营机制日臻完善阶段,进入新时代则为可持续与特色发展阶段。816工程从最初的核原料生产基地成功转型为国有大型综合企业,既是自身艰苦创业、改革奋进的结果,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816
  • 摘要[ Word 7727724.0 KB ] 2025 Vol.32 No.2 页码:
  • 巩怡学 孙杰:新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创与初步发展(1956—1965年)
    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巩怡学 孙杰
  • 1956—1965年是新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创与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科学技术情报被列为国家重要科技任务,推动了新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创立。党和政府在科技情报政策制定、系统构建、业务建设、交流合作等方面展开了探索,使科技情报事业有序步入正轨。60年代初,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国家对科技情报事业进行了调整,加快自力更生的进程,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第三次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总结前期经验并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科技情报事业发展。1956—1965年,新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缩
  • 摘要[ Word 8779934.0 KB ] 2025 Vol.32 No.3 页码:
  • 李昱丰:海外学界对新时代中国侨务工作的认知与评价
    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昱丰
  • 进入新时代,海外学界高度关注中国的侨务工作,围绕侨务工作体制机制顶层设计和各重点侨务领域展开了研究。海外学者总体认为,新时代中国侨务工作体制机制实现了系统性重塑,涉侨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完善,侨务工作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侨务工作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当前,海外学界研究呈现出宏观叙事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区域国别研究与学科研究范式并重、跨国科研合作有所增加、认同支持与歪曲误读共存四重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回应海外学界对中国侨务工作的关注,国内学界需要推进侨务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机结合,扩大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努
  • 摘要[ Word 8103184.0 KB ] 2025 Vol.32 No.3 页码:
  • 杨步青: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驻外使馆开展交际活动的历史考察
    16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杨步青
  • 交际工作是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于我国第一批驻外使馆工作人员大都从革命战争中走来,尚未接触过外交工作,对于如何在驻在国正常开展交际活动还缺乏经验,以至于在很多交际活动中存在细节方面考虑不周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形,中共中央和外交部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政策指导。我国各驻外使馆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学习。最终,在我国外交部门和驻外使馆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驻外使馆在开展交际活动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得到了化解,开展交际活动也从逐步摸索逐渐走上了正
  • 摘要[ Word 7289498.0 KB ] 2025 Vol.32 No.1 页码:
  • 陈宗海:邓小平外交思想探析
    4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陈宗海
  •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回答了如何科学判断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正确制定中国的外交政策、恰当指引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前途三大问题。究其所以然,“国际形势—外交政策—中外关系”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反映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规律。新时期中国外交实践证明,邓小平外交思想是英明正确的,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 摘要[ Word 7431707.0 KB ] 2025 Vol.32 No.2 页码:
  • 周红 | 俄罗斯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认知、评价与特征
    1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周红
  • 国家间交往离不开对相互国家形象的认知。随着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不断拓展,俄罗斯各界对中国表现出愈发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对中国的认知与认同不断提升。在中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中俄战略协作日益紧密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俄罗斯各界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朝着更为全面、更为立体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多样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应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开展对俄交流,展示积极、正面、客观的中国国家形象,持续增进两国间的相互理解
  • 摘要[ Word 11649023.0 KB ] 2025 Vol.32 No.3 页码:
  • 吴世平:20世纪60年代中日马克思主义史学交流——以“中国学术代表团招请运动”为例
    1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吴世平
  •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史学界发起旨在邀请中国学者访日的“中国学术代表团招请运动”。该运动与日本左翼学者反思“东洋停滞论”,批判美国舶来的“近代化论”,并强调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关系密切。同时,1961年日本史学界组织的抵制美国基金会运动加强了各高校、学会间的联结,激发了日本学者与中国开展学术交流的意愿,为“招请运动”做好了组织和观念上的准备。在各方努力下,“招请运动”大获成功,中国学术代表团于1963年11月底至12月底顺利访日。其间,刘大年、侯外庐、夏鼐发表数十次演讲,在介绍新中国学术成果的同时,亦鼓励日本学
  • 摘要[ Word 9265005.0 KB ] 2025 Vol.32 No.3 页码:
  • 章舜粤 | 从“红地五星旗”到“五星红旗”:新中国国旗名称考
    6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章舜粤
  • 新中国的国旗方案最初均以数字命名,五星红旗方案在《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被编为“复字第三十二号”。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集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协商座谈会,虽尚未正式命名新国旗,但“五星红旗”之名出现在会议记录的标注说明部分。9月27日,毛泽东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四个决议草案时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红地五星旗”,并付印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表决。最终,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四个决议案
  • 摘要[ Word 6431031.0 KB ] 2025 Vol.32 No.2 页码:
  • 张海鹏: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63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海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系统总结成功经验,科学编修国史,有利于更好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做好国史研究,至少需要处理好对以下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一是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终结和新中国的成立,二是关于计划经济和“闭关锁国”,三是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四是关于改革开放前各种思想批判运动和百家争鸣,五是关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六是关于现代化与阶级斗争。总起来讲,国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就是如何运用唯物史观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来指
  • 摘要[ Word 8216477.0 KB ] 2025 Vol.32 No.1 页码:
  • 王达阳:邓小平指导价格改革的思考及其启示
    30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达阳
  • 改革开放初期,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从1978年底正式决定改革农产品价格,到1992年底我国实现价格生成机制基本由计划向市场的转换,邓小平在推动价格的初步改革、促进管理权下放、形成价格改革的市场方向、坚定价格改革的信心、调整价格改革的步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邓小平在推动价格改革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改革中统一认识的开阔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改革的方法,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 摘要[ Word 9179118.0 KB ] 2025 Vol.32 No.1 页码:
  • 李院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
    29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院平
  • 科技创新为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改革与探索阶段(1978—1992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科技创新条件改善,一系列相关规划出台并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展开。在开拓与发展阶段(1992—2012年),新型科技体制初步形成,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在突破与跨越阶段(2012年至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自主创新能力
  • 摘要[ Word 8551410.0 KB ] 2025 Vol.32 No.1 页码:
  • 兰妙苗 黄庆桥:中国高速铁路的早期探索——以秦沈客运专线技术路线的科学决策为例
    17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兰妙苗 黄庆桥
  • 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由普速到准高速再进入高速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是一次铁路建设技术突破性的重大实践,被认为是中国高速铁路的“发轫之作”。从1986年酝酿筹划开始,到1999年开工建设,秦沈客运专线的技术决策过程历时13年,其间技术路线及相关设计标准经历了三次大的修改。秦沈客运专线技术路线的演进过程,也映射出中国高速铁路早期复杂曲折的探索历程。系统阐释秦沈客运专线技术路线的决策经过,深化对中国高速铁路早期探索阶段艰难起步、实践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经验等认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 摘要[ Word 9209940.0 KB ] 2025 Vol.32 No.2 页码:
  • 牛晨晨: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历史考察
    18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牛晨晨
  • “2131工程”作为20世纪末党和国家在推行送电影下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实施的一项具体举措,经历了初步启动、全面实施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2131工程”的实施,使曾经一度归于沉寂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再焕生机,在较短时间内重建了覆盖全国的农村电影放映网,对于党和国家巩固农村文化阵地,牢牢掌握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2131工程”的实施也使农民群众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
  • 摘要[ Word 8031099.0 KB ] 2025 Vol.32 No.2 页码: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