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两个确立”的确立过程及决定性意义
    48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曲青山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新时代的9年时得出了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和结论,这就是“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坚持拨乱反正,严明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积极总结经验,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守正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着力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相互衔接、系统完备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贯彻落实
  • 摘要[ Word 12022690.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43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佳木
  •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几十年来,三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系统研究这些成就和经验,对于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丰富、弘扬、传承党的精神谱系,深入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保护和利用三线工业遗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三线建设史研究者应在翔实的资料基础上,切实推进三线建设史研究,编写三线历史,讲好中国故事,继承和发扬“三线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摘要[ Word 7783249.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改革开放初期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的创立及其影响
    52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毕亚娜 邓美薇
  • 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对外智力引进的重要尝试。其创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背景下,由中日两国高层官员和经济专家共同参与,为中日间经济对话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参加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代表所提出的宝贵建言,对中国引进日本经济建设经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采取的务实、灵活、高效的交流机制,也为新时代我国构建良好的对外合作机制提供了经验与启迪。
  • 摘要[ Word 13361560.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监督法从酝酿到出台的历程考察
    46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维芳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到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历经六届至十届全国人大,长达20年才最终诞生。由于这部法律政治性很强,涉及我国政治制度和国家体制,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统一认识,因此起草的难度较大。该法从酝酿到出台的历程,伴随着全社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作用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伴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方面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体现了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
  • 摘要[ Word 17713205.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特产品购销探析
    55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常明明
  •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土特产品分布地区广、品种丰富,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经历长期战争和剧烈的通货膨胀,道路交通不畅,流通环节梗阻,加上帝国主义的封锁,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特产品流通滞塞,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多方力量,从疏通交通入手,通过土产展览会、土产交流会等贸易形式,恢复和拓展商业路线,沟通产销情况,扩大了土特产品推销,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购买力,活跃了城乡经济。
  • 摘要[ Word 16065047.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理念的演进历程
    50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连辉 李进纬
  •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在推广应用化学农药的同时,提出病虫害“综合防治”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到1980年,随着对化学防治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认知的不断深化,中国“综合防治”理念逐步转变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念。“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的确立,有力推动了政策层面的“综合防治”内涵向“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转变。20世纪50—70年代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植保格局的形成期,但并非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典型阶段。从系统论出发统筹开展研究,着力补齐相关研究中的短板,对政策方针的完善及其实践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 Word 14368860.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50年:脉络、现状与趋向
    65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明楠
  •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以来,两国学界先后兴起以“友好史观”“战略史观”“国际史观”研究和论述战后中日关系史的范式,不仅建构更多复杂、多重的历史面相,而且不断更新问题意识,致力于探讨概念、研究方法和论述体系。虽然不同史观下的论著特征不同、遗留问题各异,但都推动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不断焕发新的活力。随着近年来史料的不断丰富、中国周边形势与两国关系的变化,进一步研究战后中日关系史仍将是必要且重要的。
  • 摘要[ Word 14444899.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1957年中国科学研究体制之“争”
    52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储著武
  • 1957年,我国科学领域开展了一场关于科学研究体制的“争论”,焦点是中国科学院与高等学校究竟谁才是科学研究的中心。这场“争论”最终由国务院做出结论而宣告结束。其积极意义在于进一步理顺了我国科学研究的体制问题,明确了各科学研究力量的分工,既为当时我国科学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此后科学研究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此次“争论”并非个人意气或部门利益之争,而是关系新中国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争”。
  • 摘要[ Word 14698458.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新中国城乡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57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郭旭红 武力
  •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我国城乡关系自身演变的特征,我国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实践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49—1978年为第一个阶段,即优先发展重工业背景下的乡村支持城市;1978—2002年为第二个阶段,即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乡村支持城市、三次产业均衡发展;2002—2012年为第三个阶段,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城市支持乡村、城镇化加速推进;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为第四个阶段,即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研究新中国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
  • 摘要[ Word 15983627.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者访苏参观团的多重探索
    39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唐仕春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派出了上百个参观团访问苏联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其中较早派出的有1950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者访苏参观团。在苏方安排下,参观团主动探究苏联经验;回国后向中共中央呈交了访苏总结报告,并选择了党领导企业等方面的经验通过报告会、报刊、书籍传播;推动加强、改进党和政府的中央机构,建立后备干部名单制度,创设党的工业部,在工厂实行“一长制”。参观团及其成员在探究、传播、借鉴苏联经验等多重探索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始终如一,所起作用亦各有侧重。其多重探索聚焦于城市与工厂的管理,特别是党对企业的管理,
  • 摘要[ Word 16594703.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1959—1965年上海工业企业“比学赶帮”运动研究
    62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陈碧舟
  • “比学赶帮”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叶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工业化建设、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老工业基地”上海,工业企业的“比学赶帮”运动开展较为深入,并历经了“二起二落”。第一次“比学赶帮”运动集中在1959年底至1961年秋,主要内容是因循苏联的劳动竞赛模式,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次“比学赶帮”运动重启于1963年春,结束于1965年初,目标转变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比学赶帮”运动使上海工业企业产值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有了显著提升,推动了工业企业的发展进步。
  • 摘要[ Word 13494296.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论新“历史决议”的三重维度:主题、主旨和方法论
    42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杨凤城    梁腾
  •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表现出三大时代特点:第一,以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总结党的历史成就。主要体现在: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以及初步但必需的生产力基础;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 摘要[ Word 1358812.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1993年拉开序幕的税制和分税制改革
    65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楼继伟
  • 1993年拉开序幕的持续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其中,1993年准备、1994年全面推开的税制和分税制改革作为这一轮改革的启动部分,奠定了符合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财政制度框架,对其后中国财税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完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税制改革后,我国税种由32个减少到18个,税制结构趋于合理,初步实现了简化高效。分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市场经济财政体系的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基本保持稳定、收入分享按照市场经济一般做法划分为中央地方收入、建立税收返还机制并引入转
  • 摘要[ Word 1358812.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新中国扶助外交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34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郭树勇
  • 扶助外交主要指大国或者国际组织等国际权威中心基于人道主义或国际社会整体利益而对弱小行为体或受挫行为体进行的善意援助或帮助。以改革开放和中共十八大为节点,新中国扶助外交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实行积极的扶助政策,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维护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与安全;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后,坚定地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在联合国大会上阐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等。第二个时期进行了扶助政策的根本调整,放弃了“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认识到和平发展为时代主题;把国家利益原则作为外交的基本
  • 摘要[ Word 1358812.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