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互助合作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以互助组为中心的考察
73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范?连?生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西南地区及时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农业生产互助组是个体农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形式。虽然互助组在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总的说来,互助组的成立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不过,互助组只能限于低水平的合作,在党的合作化政策的指导下,互助组必然要被新的、高级的组织形式所取代。
- 摘要[ Word 53.0 KB ] 2018 Vol.25 No.6 页码:
|
|
- 1950~1957 年的日照渔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
37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飞龙??厉文姣
-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渔业合作组织已很难适应持续增产和常年作业的要求,建立新型的生产互助合作组织成为必然要求。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相似,山东日照的渔业合作组织也是按照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逐次推进的。组织起来的渔民展示了集体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扩大渔业生产的要求。不过,由于盲目追求速度,各项制度未能及时跟进,也曾出现过管理混乱的状况。
- 摘要[ Word 61.0 KB ] 2018 Vol.25 No.6 页码:
|
|
- 试析中国援外改革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
50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勉?励
- 援外改革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一项重要实践。中国援外改革 40 年的历史是一个渐进式、逐级提升的发展过程,综合考量对外援助改革的政策、援外方式、改革深度等关键因素,可分为以改革援外政策为核心的调整探索阶段(1979~1992 年)、以改革援外方式为核心的重大转变阶段(1993~1999 年)、以融入国家开放战略为核心的全面发展阶段(2000~2009 年)和以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为核心的深入发展阶段(2010 年以来)四个时期。各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和比较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 摘要[ Word 74.0 KB ] 2018 Vol.25 No.6 页码:
|
|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历程与经验
38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周?艳?红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1994 年是体制变迁带动下的大幅减贫;1994~2000 年是扶贫攻坚带动下的开发式扶贫;2001~2012 年是小康社会建设视域下的农村扶贫开发;2012 年以来是精准扶贫视域下的扶贫攻坚。从这一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经验:一是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理念不动摇;二是要处理好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体;三是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将“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提到农村扶贫政策的重要位置;四是要处理好自扶与他
- 摘要[ Word 64.0 KB ] 2018 Vol.25 No.6 页码: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街道妇代会与基层民主建政——以湖南长沙为例
32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尹?红?群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街道妇女代表会议是城市街道政权和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参与街道民主建政的重要群众团体组织,并在民主建政中完成了自身的组织构建和整顿。组织起来的妇女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参政议政,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在城市基层民主建政的过程中,街道妇女代表会议的作用、角色与职能定位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摘要[ Word 0.0 KB ] 2018 Vol.25 No.6 页码:
|
|
- 山西率先发起学大寨运动的初始目的、运作方略与实际效果考论
41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静?萍
- 1963 年 11 月,中共山西省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率先发起了学大寨运动。山西在开展学大寨运动之初就确立了符合本省实际的思路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诸如坚持因地制宜、支持各地树立“本地大寨”、推行“一带二”的方法,以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倡导农业技术改革、发展多种经营等。这些措施有效保证了山西学大寨运动的健康发展,也实现了中共山西省委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的初衷。
- 摘要[ Word 57.0 KB ] 2018 Vol.25 No.6 页码:
|
|
- 1956 年上海公私合营企业的公私关系研究
64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岸?冰
- 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后,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变革,其变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建企业内部结构,即调整企业内部公私管理人员的配置。根据中央“量才使用辅以必要照顾”的总方针,资方原有管理层的人员大部分在合营企业得以适当安置。然而,在合营企业内部,公私关系却因双方身份和地位的不同、经营管理方法的分歧等因素而导致诸多问题。针对这些状况,上海市政府采取了对资方加强政策教育、明确公私方权责与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加强交流与实行民主监督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私关系。
- 摘要[ Word 57.0 KB ] 2018 Vol.25 No.6 页码:
|
|
- 1963~1966 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安置上海知识青年经费初探
98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易?海?涛
- 1963~1966 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安置了近十万名上海知识青年。安置如此数量庞大的知识青年所需经费颇巨,需要中央和地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尽管在制订经费预算时已经涵盖了知识青年安置的方方面面,为解决安置问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由于被安置人员数量大、花费多,加之中央和地方财力紧张、物资短缺,因此在实际支出中难免捉襟见肘。通过一系列准备、调整、调配等工作,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与上海相互协作,动员团场职工与上海知识青年发扬团结互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最终克服了安置经费不足的困难,从而保证了安置工作
- 摘要[ Word 78.0 KB ] 2018 Vol.25 No.6 页码:
|
|
- 苏联援建中国人民海军述论(1949~1960 年)
135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孙泽学??贺怀锴
-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人民海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苏联的援助。斯大林曾允诺帮助中国建设海军,虽然受朝鲜战争的影响,苏联对华海军援助较少,但对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及保卫中国海疆安全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六四协定”和“二四协定”,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海军装备及技术援助,加上 1955 年苏军撤离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时移交的海军装备,使中国人民海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50 年代,苏联还派遣了海军专家顾问援华,对中国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但中国人民海军的建设始终坚
- 摘要[ Word 68.0 KB ] 2018 Vol.25 No.6 页码:
|
|
- 近 20 年来第一次全国普选研究综述
98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金?子?求
- 近 20 年来关于第一次全国普选的研究逐步引起学界关注,相关成果亦逐渐增多。学界已有研究成果或从宏观角度进行整体考察,或是对某一地区普选的过程及其某一侧面进行探讨,而较少从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运动及中共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普选的影响这一角度考察各地开展基层选举的具体情况。关于第一次全国普选的研究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如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普选关系的研究、1953 年《选举法》与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选举法的比较研究、各级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能考察、各阶层选举权落实过程中的真实面相、普选中的基层干部
- 摘要[ Word 56.0 KB ] 2018 Vol.25 No.6 页码:
|
|
|
|
|
|
|
|
- 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
30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星?星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亿万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感召与引领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分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活力和创造活力,用勤劳、智慧、勇气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创新发展的壮丽史诗,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 摘要[ Word 16.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9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正?华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四个“基于”深刻论述了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重要原因,揭示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十大成就高度总结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迎来三个伟大飞跃;九条经验宣示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重要讲话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方向,规定了改革开放的保障条件,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检验标准,宣示了继续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是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的行动纲领和宣言书。
- 摘要[ Word 45.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回首改革开放 见证巾帼力量
34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维?芳
- 广大女性作为中国的“半边天”,与男性一起铸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巨变。在改革开放 40 年波澜壮阔的进程中,中国妇女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开拓性成就。改革开放 40 年,见证了妇女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见证了保障妇女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的历程,也见证了各行各业妇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历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中华大地上的广大女性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
- 摘要[ Word 60.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3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吴??超
-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改革开放 40 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握正确方向,明确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改革力量,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 摘要[ Word 46.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纪念刘少奇同志与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103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佳?木
- 纪念刘少奇同志,不仅要缅怀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特别是新中国建设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精神,也要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要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区分“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时期,正确认识和区分毛泽东晚年错误与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认识和区分改革开放前的挫折、曲折与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经验,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 摘要[ Word 57.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关于刘少奇指导援越抗法行动的情况
62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曲?爱?国
- 刘少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也是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指导者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与越方就战争指导和中国援助等重大问题进行沟通;越方军委的要求和决定通过韦国清等人报告中共中央军委,军委的答复经毛泽东和刘少奇审定后发出;刘少奇亲自主持了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组建,指派陈赓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协助越南人民军总部指挥边界战役。刘少奇的统筹掌控是中国援越工作有效、有力的关键因素,他的指导和帮助是越南抗法战争夺取胜利的重要原因。
- 摘要[ Word 57.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念活动述论
62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祥?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因此在全会召开的纪念日,党和国家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这些纪念活动经历了从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从不定期到定期、从全会的周年纪念到与庆祝改革开放合一的演变过程,纪念形式主要包括召开纪念大会、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刊发纪念文章,展示伟大成就和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等,旨在借助纪念活动发挥铭记历史、进行政治动员、塑造国家形象、消解现实难题等诸多社会功能。
- 摘要[ Word 140.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