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1959年春河南开封专区整社算账工作研究
    90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贵
  • 从 1958 年 11 月到 1959 年 8 月,各地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对人民公社进行了有纠“左”性质的初步整顿。其中,1959 年春开展的以清算旧账为主要内容的整社工作,是此阶段纠正“共产风”错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专区的整社算账工作,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退赔工作进行得也并不彻底,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干群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此后再次纠正“共产风”积累了一些经验。
  • 摘要[ Word 35.0 KB ] 2016 Vol.23 No.2 页码:
  • 新世纪以来美国当代中国研究的新态势
    90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韦??磊
  • 高校是美国当代中国研究的发源地,曾长期是当代中国研究的主阵地,并为美国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新世纪以来,美国的当代中国研究呈现出了新的态势。首先,智库逐渐成为当代中国研究的主阵地,高校的研究相对萎缩,其决策咨询功能亦正在为智库所取代。高校与智库的当代中国研究进入了深度关联的阶段。其次,美国智库采取了多种措施以强化其研究对于中国的影响。针对这一新态势,中国方面既要汲取美国智库的经验,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也要积极应对其日益增强的对华影响力。
  • 摘要[ Word 35.0 KB ] 2016 Vol.23 No.2 页码:
  • 中共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进展及成效
    109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金?才
  •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出台了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具体举措;完善了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了防止人为干扰司法的制度。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推开,积极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试点和司法公开;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改革试点。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全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不断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的司法程序。
  • 摘要[ Word 27.0 KB ] 2016 Vol.23 No.3 页码:
  • 习近平关于“依法治澳”的新理念新论述
    78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齐?鹏?飞
  •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方面高度重视总结“一国两制”在澳门特区成功实践的历史经验,高度重视澳门同胞爱国爱澳光荣传统的弘扬和薪火相传,全力支持澳门特区“在‘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指引的正确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解决澳门特区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和澳门同胞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谱写更加精彩的澳门故事。
  • 摘要[ Word 25.0 KB ] 2016 Vol.23 No.3 页码:
  •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民生外交
    105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马勇田??席桂桂
  • 民生不仅是中国改革强调的重点,而且逐渐成为中国对外交往时的一个重要考量。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国际场合多次强调民生合作的重要性,这是全面深化国内改革与塑造新型国家关系联动的必然结果。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对援助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民生领域的合作占有重要分量。对外经济交往中强调民生因素,践行了中国政府强调的正确义利观。
  • 摘要[ Word 27.0 KB ] 2016 Vol.23 No.3 页码: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生产互助与国家扶助措施研究
    99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苏?泽?龙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是国家发展农业和改造农村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各地完成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无法正常开展。传统社会中的劳动互助变工成为土地改革后解决农村生产困难的主要方式。为进一步在农业生产中开展变工互助,国家向农民发出了“组织起来”的号召,并采取了为互助组优先提供国家贷款、新式农具、优良品种、农用药械等生产扶助措施。这些措施不但改良了传统农业,解决了农业生产资料缺乏的问题,而且促进了新型农业互助组织的发展,成为构建农村新社会的重要途
  • 摘要[ Word 29.0 KB ] 2016 Vol.23 No.3 页码:
  • 1950~1966年上海市居民零星自建住房研究
    118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爱勇
  • 1950~1966 年上海市居民对于零星自建住房有着强烈的愿望,在投资规模和建筑总量上都超过了同期公有住房的建设。上海市政府对居民零星自建住房的管理大体上经历了禁止违章搭建棚屋、制止搭建棚屋和关注煤渣砖三个阶段,其间存在着政府控制城市人口、居民搭建棚屋、政府制止搭建、收效不尽如人意的循环。在住房所有权和居民居住权的影响下,政府和居民对零星自建住房有着不同的理解,并在一定时期发生了一些冲突。居民零星自建住房对于缓解住房紧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政府对其的管理亦经历了由严厉禁止到疏堵结合的转变。
  • 摘要[ Word 29.0 KB ] 2016 Vol.23 No.3 页码:
  •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住房紧张问题及其初步缓解
    128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瞿晓琳
  •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的住房紧张问题非常严重,群众对此意见极大。党和政府依据《宪法》,落实私房政策;加大住房投入与调整供给模式,扩大住房供给;进行危旧房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等措施,初步缓解了城市住房紧张问题。但由于重工业优先战略下积累与消费比例的失调、住房商品化与福利分房制度并行条件下职工个人购房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未能使住房紧张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然而这一阶段的改革实践为此后的住房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 摘要[ Word 34.0 KB ] 2016 Vol.23 No.3 页码:
  • 大数据对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挑战
    105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冠中
  • 当代中国史研究自 20 世纪 50 年代萌生以来,就一直注重发掘数据在历史叙事和价值表达中的功用,并在研究实践中逐步完善对数据的运用和处理方法。大数据的兴起,给当代中国史研究在资料收集、存储和运用,研究主体的思维方式,历史记录与叙事方式,历史研究价值评价等方面带来多重挑战。当代中国史研究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智能化网络平台,创立量化研究范式,引入新兴研究方法,以实现学科发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 摘要[ Word 31.0 KB ] 2016 Vol.23 No.3 页码:
  • 试论中国航天事业初创时期的人才短缺问题及其突破
    97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现民
  •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各项建设事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却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央领导审时度势,做出了发展导弹、火箭的重大决策。在周恩来、聂荣臻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支持下,中国航天突破了人才短缺的“瓶颈”,开启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中国航天的稳步推进。
  • 摘要[ Word 28.0 KB ] 2016 Vol.23 No.3 页码:
  • 1959年西藏叛乱后劳威尔·托马斯及“美国紧急救助西藏难民委员会”涉藏活动探析
    144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程早霞 闫金红
  • 1949 年 8 ~ 9 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评论员劳威尔·托马斯和其儿子小托马斯进入拉萨并与达赖喇嘛等会谈。回到美国后,托马斯父子向美国总统、国务卿就其西藏之行做了汇报,此后劳威尔·托马斯一直致力于支持达赖喇嘛的活动。1959 年达赖喇嘛叛逃印度后,一批藏人随后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与此同时,以劳威尔·托马斯为主席、国会议员等知名人士为副主席的“美国紧急救助西藏难民委员会”在美国成立,并与印度国会议员担任主席的印度“中央救助委员会”及达赖集团密切合作,由此建立了美国、印度与达赖集团间畅通的沟通渠道。
  • 摘要[ Word 30.0 KB ] 2016 Vol.23 No.3 页码:
  • 从蒙哥马利两次访华看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169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潘敬国
  •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先后两次访华,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始了一次重要调整。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与蒙哥马利进行的多次会谈中,毛泽东等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进行了全面阐释,并就国家安全、与西方关系、核政策等战略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释放出外交政策调整的信号。而蒙哥马利两次访华后对中国的客观描述,实际上是对中国形象的一次正面宣传。这一切都为中国在 60 年代中期掀起第二次建交高潮创造了有利条件。
  • 摘要[ Word 26.0 KB ] 2016 Vol.23 No.3 页码: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