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广东省全面土地改革前征粮问题初探
    40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黄珍德??赖勖忠
  • 征收公粮是广东全面土地改革前的头等大事,起着保障部队和稳定人民政权的重要作用。1949 年广东的秋征工作面临一些困难:一是来自地主的抵抗和土匪特务的破坏;二是存在配额和税率的不合理以及“左”的偏差等问题。对此,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采取灵活的措施,在 1950 年夏秋征中进行了政策调整。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广东全面土地改革前的征粮工作基本满足了军事和财政的需要,为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
  • 摘要[ Word 43.0 KB ] 2018 Vol.25 No.2 页码:
  • 1959 年河南开封城市人民公社算账工作研究
    33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群?梅
  • 1959 年中国部分城市开展了算账工作。在这一工作中,开封通过政策学习、群众鸣放、政府整改等措施,完成了经济退赔与作风整改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澄清了干群的错误观念,初步建立了单位财务制度,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开封城市人民公社的算账工作既是中共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实践层面的一次尝试,又是极具思想教育特点的一次干部作风整顿。
  • 摘要[ Word 30.0 KB ] 2018 Vol.25 No.2 页码:
  •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50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姬?文?波
  •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管理体制经过了较为频繁的调整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第二机械工业部为主领导了中国国防工业的大规模建设。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为了发展国防科技事业,先后在航空工业委员会和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迅速组建了一批国防研究院所,国防科研队伍不断壮大。为实现对国防科技工业的统一领导,1964 年实行了“部院合并”,以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为龙头的统一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导体制初步形成。
  • 摘要[ Word 43.0 KB ] 2018 Vol.25 No.2 页码:
  • 浅析回归后香港的国民教育
    46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巧?荣
  • 香港回归以后,针对回归前香港同胞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淡薄这一问题,特区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国民教育活动,增强香港同胞的国民身份认同和对国家的归属感。经过 20 年的努力,香港同胞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 摘要[ Word 34.0 KB ] 2018 Vol.25 No.2 页码:
  •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对华援助研究现状及思考
    175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周??红
  • 随着中外档案的解密以及新资料的不断涌现,学界有关苏联对华援助的研究愈加深入。以援助的不同领域为界,大致可做如下分类:以“一五”计划和“156 项”工程为重点的经济援助研究;围绕教育制度改革、创建新型高校展开的教育援助研究;以中苏科技合作协定的签订与落实为主的科技援助研究;以军事技术装备及核武器研发为主的军事援助研究;其他领域的援助研究。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苏联对华援助的动因分析;苏联对华援助对新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苏联援助中止的原因。从总体上看,仍有必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深
  • 摘要[ Word 42.0 KB ] 2018 Vol.25 No.2 页码:
  • 试析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对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援助
    44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现?民
  •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为加强国防力量,主动向苏联寻求援助,苏方给予积极回应,双方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按照协定要求,苏方向中国提供有关技术、实物并派出人员,在基地建设、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人力基础。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变化,苏方对中国的国防援助出现微妙变化。1960 年 7 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协定,终止合同,撤回专家,给刚刚起步的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带来重创。
  • 摘要[ Word 43.0 KB ] 2018 Vol.25 No.2 页码:
  • 英国对中巴边界谈判的外交干涉及其失败——基于英国档案的考察
    46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邓?红?英
  • 在中巴宣布开启边界谈判之初,英国在密切关注的同时,因不愿卷入印巴克什米尔之争而避免直接介入。随着中巴边界谈判的进展,英国一度加大介入力度,积极推动印巴和谈并以此为由要求巴基斯坦延迟签署《巴中边界协定》,但在巴基斯坦坚持签署《巴中边界协定》后,英国又转而对巴基斯坦实施安抚政策。英国对中巴边界谈判外交干涉行动失败,其主要原因既是英国不能满足巴基斯坦的安全需求,无法阻止巴基斯坦追求其国家利益,同时也与英国断定巴基斯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和不愿过多地介入印巴克什米尔之争有关。
  • 摘要[ Word 37.0 KB ] 2018 Vol.25 No.2 页码:
  • 抗美援朝期间北京市优抚对象就业情况考察
    35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尹?传?政
  • 由于长期的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国家对优抚对象实施积极的优抚政策尤为必要。为此,北京市采取了就业介绍、技术培训、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组织副业和工厂生产等措施,帮助优抚对象就业。这些措施有利于优待就业政策的实施,既保障了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又减轻了国家的负担,还发挥了国防动员的功能,调动了群众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 摘要[ Word 37.0 KB ] 2018 Vol.25 No.2 页码:
  • 改革开放以来扶贫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创新——以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心的考察
    35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孔?繁?金
  • 中央一号文件中扶贫政策的历史演进经历了以“面”为主的开发式扶贫、“面、点结合”的多维扶贫和以“点”为主的精准扶贫三个阶段。扶贫方略由区域整体带动、“面”上扶贫向区域内贫困单元协同推进、精准扶贫转变。扶贫主体由单一到多元,扶贫对象由宏观到微观,扶贫手段由单一转向多样化,扶贫机制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其创新之处主要有:立足“三农”工作全局,把扶贫和“三农”工作紧密结合,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注重扶贫制度建设与扶贫机制创新,保证扶贫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重视教育
  • 摘要[ Word 40.0 KB ] 2018 Vol.25 No.2 页码:
  •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诸“新”的内在逻辑
    32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柴宝勇??白少飞
  • 中共十九大报告既是中国共产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一个逻辑严密、结构科学、系统完整的重要理论文献。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征程等诸多新提法、新判断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新成就、新矛盾揭示新时代;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部署;新征程、新部署需要新保障。
  • 摘要[ Word 53.0 KB ] 2018 Vol.25 No.3 页码: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逻辑
    34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静?波
  •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又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创建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
  • 摘要[ Word 50.0 KB ] 2018 Vol.25 No.3 页码:
  • 新时代坚持“九二共识”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36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葛?盼?盼
  • “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对台工作做出了战略安排,主要体现在: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坚持反“台独”的政治底线。
  • 摘要[ Word 39.0 KB ] 2018 Vol.25 No.3 页码:
  •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俄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38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石?善?涛
  •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两国元首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稳定、持续、高水平发展,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指引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会发展得更加扎实、稳健和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摘要[ Word 68.0 KB ] 2018 Vol.25 No.3 页码:
  • 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对中日贸易关系的影响(1978~1991 年)
    34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愿?富
  • 1978~1991 年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日本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和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及日本企业积极开拓、寻求新兴市场的重要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日本政府主要在资金合作、技术合作与转让、解决中日贸易逆差问题等对华贸易政策方面做了积极调整;日本企业则采取在贸易渠道和贸易形式上的多样化战略,对华开展贸易型投资和技术合作等。这些政策和战略的调整还促使日本的进出口市场由美国以外地区向中国市场转移。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在促进中日贸易关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摘要[ Word 110.0 KB ] 2018 Vol.25 No.3 页码:
«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