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50~1954 年中苏民航公司的成立、业绩及其影响因素
48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华
- 1950~1954 年运营的中苏民航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两国政府根据平权合股原则共同投资经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在运营期间,中苏民航公司在技术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规章制度等方面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苏民航公司安全运营并取得显著业绩的原因,除了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以及新中国对外联系交往日益增多外,还与公司采取的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确定经济技术定额标准、加强安全飞行保证工作、建立干部职工全员学习制度等一系列安全运营措施息息相关。
- 摘要[ Word 99.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1959 年以来中国政府应对联合国涉藏活动的历史考察
33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郭?永?虎
- 1959 年以来,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围绕涉藏问题与西方反华势力和“藏独”分裂势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的策动下,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第 1353 号、第 1723 号和第 2079 号涉藏决议案。中国政府主要通过外交交涉和宣传手段应对,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1991 年以来,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合理利用联合国相关程序和规则,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多次挫败西方反华势力和非政府组织的涉藏反华活动,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西方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利用联合国策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
- 摘要[ Word 118.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解放军驻厂军事代表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83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姬?文?波
- 新中国成立后,为监督工厂履行订货合同和进行产品的检验验收,军队向军工企业派驻检验代表。1953 年 9 月召开的全军检验代表会议决定将驻厂检验代表改为军代表,并制定了《区域军事代表暂行条例》及《驻厂军代表暂行工作条例》,初步建立了军代表制度。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军代表的人数不断增加,职责范围不断扩大,军代表与工厂的矛盾开始出现。为改进军代表的工作,彭德怀代表中央军委提出了军代表工作的三项原则和十条措施。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厂军事代表工作条例》于1964 年 10 月正式颁布,推动了军代表
- 摘要[ Word 116.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工人新村建设考察
36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星?晨
- 天津解放后,随着城市经济的恢复,工人面临的住房短缺与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日趋严重。为此,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于 1952 年开工建设 7 个工人新村。为了克服资金、材料、土地等方面的困难,天津市确立了集中领导、统一管理的原则,厉行节约,在施工中开展劳动竞赛,推广先进工作法,组织工人及家属参加义务劳动,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工期紧张,加之缺乏统一规划,各新村的配套设施建设与生活供应相对滞后,在入住初期给工人及其家属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随着党和政府的日益重视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的陆续完工,各
- 摘要[ Word 153.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1958~1961 年上海农民新村建设研究
44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吴?静??周升起
- 1958~1961 年的上海农民新村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工业“大跃进”的产物。上海农民新村建设历经初步试点及试点中止、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试点扩大、停滞四个阶段。上海农民新村的规划和建设与城市工业征地拆迁紧密相连,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探索,也为城市化进程中融合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 摘要[ Word 99.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中国与全球核安全治理
35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詹??欣
- 中国对全球核安全治理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一个由内而外、由狭义向广义扩展的过程。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对核安全的监管主要集中在核工业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以及从业人员的医疗保健等问题。改革开放后,以与西方国家进行核能合作和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契机,中国积极加入有关核安全的国际公约并参与了相关法规的修订。90 年代以后,中国在全球核安全治理问题上从参与者逐渐向倡议者转变,参加了历届核安全峰会,批准了核安全领域所有的国际法律文书,并于 2014 年提出了“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在 2016 年核安全峰会上提
- 摘要[ Word 115.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饶宗颐关于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研究
33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郑炜明??陈民镇
- 饶宗颐先生治学广博,文、艺、学皆擅,在中华文化乃至域外文化诸多领域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界所共仰。他毕生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华文化,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念兹在兹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饶宗颐主张之“华学”,即“知己功夫、反求诸己”的传统中华文化之学,他认为现今国人应找回中华传统文化的真义,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心。研究“华学”,必须具备史学的关联主义,故首倡“三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等方法。饶宗颐更提倡“新经学”,即中国古典学在新时代的复兴,希望建立一套全面而系统地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感情传统的“圣经”
- 摘要[ Word 118.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议题与边界
34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宋学勤??李晋珩
- 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已成为当代中国史学界内外所关注的新兴增长点。然而,由于相关的史学理论研究尚未健全,在跨学科研究已逐渐成为一种学术风尚的情况下,学科边界问题并未得到当代社会史学界的足够重视。同样是研究当代中国,相比于社会学等学科,学界有必要坚持其史学本位。在跨越边界去借鉴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之外,更有必要充分认识到本学科的独特价值。通过对《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刊载的相关论文的研究,梳理和总结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现有议题与边界,并与社会学等学科作方法论层面上的比较,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认知
- 摘要[ Word 123.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
|
|
|
|
|
|
|
|
|
|
|
|
|
|
|
|
- 1949~1952 年宣传员制度建设研究
46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杨?丽?萍
- 宣传员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宣传员在统一领导、队伍发展、工作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制度化建设,并呈现出队伍发展迅猛、宣传成效显著等特点。作为党群联系的桥梁,宣传员充分发挥了上传下达的功能:一方面,对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能够进行普遍深入地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反馈群众的建议和呼声,使一些问题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宣传员队伍是党的宣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对于推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的开展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 摘要[ Word 46.0 KB ] 2019 Vol.26 No.3 页码: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工人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31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周?云??覃江龙
-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对工人开展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市总工会和政府、青年团等密切配合,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人的实际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对工人开展政治教育,取得了预期效果。北京市把对工人的政治教育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有效合力,不仅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而且巩固了新政权的群众基础,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摘要[ Word 52.0 KB ] 2019 Vol.26 No.3 页码:
|
|
- 改革开放初期基层治安保卫委员会的改革
41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钟?金?燕
- 治安保卫委员会是中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历深刻的社会转型,治安保卫委员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组织不健全、人员缺额严重、考核与激励机制亟待建立、资金短缺等问题。各地大力推进治安保卫委员会的改革创新,为这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治安保卫委员会的改革是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坚持推进治安管理社会化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创新群众参与治安管理方式上的实践探索。
- 摘要[ Word 43.0 KB ] 2019 Vol.26 No.3 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