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79 年天津市理论工作务虚会研究
57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肖?建?平
- 为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响应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的号召,天津市理论工作务虚会于 1979 年 2 月 13~20 日召开。在会上,代表们明确表态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思想解放;探讨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分析了党内路线斗争的教训;建议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还对理论宣传工作的一些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天津市理论工作务虚会的召开十分及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不足。针对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会内会外出现的错误思想以及当时思想理论战线的问题,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
- 摘要[ Word 79.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广州市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研究
59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黄利新??覃政力
-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工商界青年被认为是资产阶级阵营中最激进、最积极的力量,广州市通过在工商界青年中培养积极分子来推动工作。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并积极参与党和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但其动机较为复杂。广州市对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进行了严格的挑选和教育培养,并对其利益予以适当照顾。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成为党和政府与工商界沟通的重要桥梁,他们不仅自身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而且还带动了其他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摘要[ Word 159.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中共十八大以来“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新发展
56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胡?荣?荣
-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香港、澳门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港澳工作取得许多新突破、新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一国两制”的规律性认识。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依法治港治澳不断形成制度成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迈出坚实步伐,增强国家观念和爱国精神的各项举措稳步实施,“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 摘要[ Word 130.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上海解放后的铁路接管工作研究
36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田永秀??曲成举
- 上海解放后,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下辖的铁道处开始对铁路实行接管。为迅速恢复铁路运营、稳定社会秩序,在接管初期,铁道处延续了部分旧时铁路管理制度和留用了部分旧人员。随着接管工作的深入和铁路运营工作逐渐有序开展,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军管会开始对上海铁路局进行全面改造,使其转变为为人民服务的铁路。
- 摘要[ Word 121.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视角下展销会的兴起与演进(1978~1984 年)
45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杨?兴?山
- 1978~1984 年,国内商品流通体制进行了初步改革,由单一经济形式、经营方式、流通渠道和多流通环节,逐渐向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转变。随之,工业部门自销产品成为一条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地方展销会开始出现。1979 年全国轻工业新产品展销会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全国性展销会。之后,社队企业、农垦系统也举办了全国性展销会。同时,商业部门改变了长期以来工农业产品统购包销的购销形式,通过展销会这一形式,初步构建了跨业界和跨地区的流通网络。展销会的兴起,
- 摘要[ Word 124.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扶贫脱贫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35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韩广富??刘心蕊
-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革命老区的扶贫脱贫工作,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老区扶贫脱贫的历史进程可分为体制改革带动下的起步阶段(1978~1983 年)、开发式扶贫推动下的展开阶段(1984~2000年)、专项特惠政策引导下的深化阶段(2001~2010 年)、精准扶贫脱贫的攻坚阶段(2011 年至今)四个阶段。中国革命老区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就是在深刻认识老区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准确把握老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增强对老区扶贫脱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意识;尊重老区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
- 摘要[ Word 146.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1956~1967 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的历史考察
52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储?著?武
- 1956 年,国务院统一领导的 1956~1967 年科学规划工作,包括制订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和十二年科学技术规划两个部分。然而,由于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没有得到执行,且规划文本一直未公布,因此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长期湮没无闻,以致其重要作用被忽略乃至被遗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制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初步实践,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开创了当代中国制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先河,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的源头。
- 摘要[ Word 133.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地区内迁职工社会生活问题探析
42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毅??万黎明
-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经济史上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是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大调整。重庆地区作为三线建设中最大的中心城市,内迁职工在环境适应、工资奖金、劳保福利及生活物资供应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重庆市根据企业的内迁情况逐步调整标准,并按照“先安后迁”的原则灵活解决内迁职工的社会生活问题。与此同时,重庆市通过采取走群众路线、树立典型等措施对内迁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使内迁职工不断适应迁入地区环境,增强环境认同感,从而提高了内迁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重
- 摘要[ Word 101.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布局及其特点刍议
39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叶?青??黄腾飞
- 福建小三线建设是国家小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军事上长期处于战备状态,与其他省份小三线相比,在企业布局上有其特殊性。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可分为军工和民用两类,其中军工企业是福建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在建设方式上,军工企业以新建、迁建为主,民用企业以迁建为主。基于福建地形地貌、工业基础以及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等因素,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呈集中分布于闽西北地区、以南平和三明两市为核心、以交通便利和自然资源丰富为导向、沿河谷分布等特征。小三线建设改善了福建经济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充实了
- 摘要[ Word 67.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农业集体化背景下的女性社会记忆建构——评《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
41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蒋??超
- 美国历史学家贺萧所著《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一书根据在陕西历时 10 年收集到的农村妇女口述资料,对农村妇女的生活记忆图景予以还原,对以往被忽视的农业集体化时期女性历史进行了深度挖掘,为该专题研究补充了丰富而鲜活的细节,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借鉴意义。这部著作在史学方法上的重要价值在于性别化记忆视角的切入、口述史方法的运用和女性历史价值的建构。
- 摘要[ Word 75.0 KB ] 2019 Vol.26 No.1 页码:
|
|
|
|
|
|
|
|
|
|
|
|
|
|
- 浅析1956~1966 年中国的侨汇物资供应政策
32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齐鹏飞 张玲蔚
- 侨汇物资供应政策是新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争取侨汇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照顾侨眷、归侨生活而实施的一项举措,是新中国侨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56~1966 年是侨汇物资供应政策发展成型的主要阶段。随着侨汇物资供应数量、标准、种类等的日臻完善,侨汇物资供应政策逐渐成为新中国争取侨汇收入的重要驱动力,在团结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摘要[ Word 116.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改革开放经验的初步总结和历史价值——以 1982 年深圳经济特区贯彻《中共中央紧急通知》为中心
29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鹏?辉
-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初期,经济特区走私问题日趋严重。1982 年 1 月 11 日,《中共中央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厉打击走私贩私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深圳以贯彻执行该通知为契机,着手解决试办经济特区以来所暴露的诸多问题,并根据“特区第一位的问题是总结经验”的指示,总结试办经济特区的经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初始性总结,《深圳经济特区试办情况的总结报告》蕴含的全面改革思想、协调发展理念和问题导向意识,为当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提供了启示。
- 摘要[ Word 106.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1963~1972 年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研究
40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勇?忠
- 通过编制长远规划推动科技发展是新中国科研体制的重要特色。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要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 , 为了系统解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问题,1963 年 3 月,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制定了《1963~1972 年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会后成立了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和处理农业规划落实中的综合性问题;各省、市、自治区加强了农业科普工作。“十年农业规划”确立的一些指导思想和研究方向对中国当代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 摘要[ Word 105.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
|
- 抗生素研究与生产的“组织推动”:全国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
29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彦?昌
- 抗生素研究被称为新中国“科学活动合作精神的第一个成功的典型”。在上海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与北京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先后成立的基础上,全国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于 1955 年 10 月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的成立增强了抗生素研究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合作,提高了抗生素研究与生产的计划性,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正确处理了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的关系,对我国抗生素研究与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推动作用。
- 摘要[ Word 103.0 KB ] 2019 Vol.26 No.2 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