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
    68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叶淑兰
  • 中国外交话语权是中国外交话语的国际影响力的总和,主要包含中国外交的议题设置力、话语说服力与话语实践力等内容。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通过三次建交浪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立在“三个世界”理论基础上的反霸国际统一战线话语,为中国外交话语权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全面融入国际社会过程中,积极倡导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等理念,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中国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
  • 摘要[ Word 0.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工作方针的演变
    58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孙科 姜宇航 朱天宇 刘彦 李立
  •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工作方针经过了形成、转变与内隐的演化过程。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体育工作方针是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使体育运动普及和经常化。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的体育工作方针调整为加速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在广泛的群众运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运动技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体育工作的重点实现了由“集中精力抓政治运动”向“抓体育业务工作”的转变,提出了“以竞技体育为先导,带动体育全面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以及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的新观念和新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
  • 摘要[ Word 0.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奋斗与辉煌: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54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写组
  •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最辉煌灿烂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最辉煌一页。新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结果,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接续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其间形成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主要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总结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经验,应从中华民族站起
  • 摘要[ Word 4691782.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考察
    51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杰 刘锦玉 杨昕



  •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基本沿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到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多维推进,再到不断全方位、系统化、常态化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经历了继承延续与曲折前进、拨乱反正与全面展开、系统布局与深层推进三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经验表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要重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把强化理论武装贯穿于党史学习中;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党的历史;善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握系统化与制度化的相互统筹。
  • 摘要[ Word 9060234.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勤俭办社的历史考察——以贵州为中心
    65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范连生
  • 合作化时期,为了推进合作化运动,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共中央就勤俭办社多次发出指示。贵州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切实贯彻执行中央倡导的勤俭办社方针,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根据自身需要和现实条件,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副业,开展多种经营,减少非生产性的开支,反对铺张浪费,从而活跃了农村经济,扶持了农业生产, 节约了开支,增加了社员收入和社会财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发展新时代农村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与启迪。
  • 摘要[ Word 7180498.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新中国成立以来种子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64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赵佳佳
  •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长远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种子事业经历了从群众化选育推广到专业化改良普及再到产业化发展转型及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种业发展之路,经历了“户户留种”“四自一辅”“四化一供”、种业产业化发展及种业现代化发展五个阶段。70多年来,我国种子事业发展之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完善法律法规,提供种业发展制度保障;坚持多元主体,实现多种途径协同推进。
  • 摘要[ Word 9243415.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1978—2010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与经验
    71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冯维
  • 从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到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颁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历经30余年改革,大致经历了改革的启动与探索、改革的创新与深入、改革的统一与完善等阶段,完成了模式创新和制度转换,在保障社会民生和配合经济改革方面成就显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改革的出发点,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改革的方向,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互动是改革的方法与路径。
  • 摘要[ Word 9400542.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外交与国家形象的塑造
    59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孙泽学 常清煜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通过建交谈判、参加日内瓦会议、与印度和缅甸共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亚非会议、参与维护世界和平等活动,以及邀请外国政要、民间团体、新闻工作者来华访问参观等官方和民间外交活动,将和平共处外交政策付诸实践,成功地“自塑”了新中国与各国和平共处的国家形象。同时,中国的和平共处外交政策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政要交往、国际新闻及个人叙述中“他塑”了“中国是真心诚意希望和平共处的”“中国最大的愿望就是求得和平”“中国已被普遍承认是一支国际力量”及“从长远来看,世界和平的关键很可能在中
  • 摘要[ Word 7880303.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比较研究
    56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穆阿妮
  •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是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国贯彻其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渠道与体现方式。尼泊尔是南亚内陆国家,新中国始终重视发展同尼泊尔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同时尼泊尔也是美国贯彻其南亚政策的主要争取对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起始阶段,在冷战背景下,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在动机、方式、内容以及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不仅体现出中美两国在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中不同的理念,还折射出中国与尼泊尔、美国与尼泊尔、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
  • 摘要[ Word 6156719.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1972年英国撤销驻中国台湾淡水“领事馆”始末
    57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宋良 张超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在承认新中国的同时,保留驻台湾淡水“领事馆”作为在台湾地区的“立足点”。“领事馆”的战略地位及影响力随着东西方冷战格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为缓和英中关系,英国曾两次考虑撤馆,但在冷战背景下因弊大于利而未予实施。随着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向缓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英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决定撤馆以推动英中全面建交。撤馆的决策过程因英国试图兼顾英美同盟关系而坎坷曲折,执行阶段相对顺利。总体而言,此次撤馆是英国政府一次现实主义外交实践,同时
  • 摘要[ Word 6295038.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65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史丹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时期;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时期;三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期;四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期。基于对这四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判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工作路线方针:1949—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构建
  • 摘要[ Word 0.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农业农村发展
    58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高帆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农村紧密地参与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阶段,并为整体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多重贡献,这种参与甚至可以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前,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汇聚成强大革命力量,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坚实社会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提供资本积累等方式支持国家工业化,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在改革开放时期,农业农村部门则通过产品供给、要素流动、制度示范等多种方式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而整体经济高速增长也对农业农村持续
  • 摘要[ Word 0.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
    98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尹鸿 陶盎然
  •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经历了进入国际主流电影节、进入国际主流电影市场、进入国际主流电影产业三个阶段,并在世界电影格局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进入国际主流电影节阶段: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呈现出一种崭新气象,并陆续走出国门,开始被国外电影节所关注。90年代,当这些电影赢得国际声誉的时候,中国也渐渐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文艺创作上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电影创作的国际化传播面临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21世纪到
  • 摘要[ Word 0.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的构成、主要特征和贡献影响
    55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占斌
  • 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奋斗,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成功组织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确立,解决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奇迹揭示了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越性,证明了精准扶贫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具体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当今世界反贫困提供了范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主要由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体系、动员体系、监督考核体系构成,其主要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保障支持;坚持精准扶贫
  • 摘要[ Word 0.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51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正华
  •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在重要历史节点,都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从不同角度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新的概括,主要内容有:明确论述了党的百年历史主题、四个发展阶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确保对党的历史的科学把握;进一步总结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这一重要经验,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地位不动摇;进一步总结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重
  • 摘要[ Word 0.0 KB ] 2021 Vol.28 No.6 页码:
  • 李捷:新中国史的叙事方式、问题把握与精神铸就
    114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捷
  • 书写新中国史的核心在于把握三个关键:如何对历史进行分期;如何写好当代史尤其是如何书写“新时代”;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书写新中国史。新中国史的分期应依据三个原则: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决议;凸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主线;彰显新中国史的学科特色。依据上述原则,新中国史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个阶段。新中国史要着力写好新时代,就是要着力写好新时代的突出特点与伟大成就,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主要
  • 摘要[ Word 0.0 KB ] 2022 Vol.29 No.1 页码:
  • 朱高林 黄悦辰:新中国居民消费史的分期与特征
    130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朱高林 黄悦辰
  • 根据居民消费自身的演变规律,以1978年、1998年为时间节点,新中国居民消费史可划分为1949—1978年、1978—1998年、1998年以来三个阶段。1949—1978年,由于收入低下、商品短缺,消费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抑制,居民消费处于量的不足阶段。其特征包括: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同步;商品化消费程度低;商品流通渠道单一;消费行为的近视性和消费内容的物质化特征显著;消费结构雷同化、固态化;形成“城乡”和“脑体”消费板块;与主要国家相比较,精神消费进步显著;消费失去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1978—1998年,由于供给受消费需求和投资需
  • 摘要[ Word 0.0 KB ] 2022 Vol.29 No.1 页码: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